本报讯 7月18日,由齐齐哈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在鹤城成功召开。会上,刚刚正式发布仅仅9天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几百位参会代表热议的焦点。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国能不能更快地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关键看走什么样的路。”虽然《规划》已将小型低速电动汽车排除在新能源汽车之外,但郭孔辉坚持认为,以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市场化带动电池、电机等相关零部件关键技术升级,进而带动高端电动车产业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表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选择不应由政府主导,而应由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他在主题演讲中多次强调多元化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不要人为地把内燃机汽车的升级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对立起来,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认为,对于大企业而言,纯电驱动技术作为一种战略目标必须研发。但对于大量中小企业而言,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节能汽车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比如天然气汽车,”他说,“三五年后,天然气很可能成为主要的替代能源。”
与会专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一大机遇中蕴含着四大挑战。一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少数佼佼者的市场,还没有形成竞争;二是各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有待提升;三是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支持和可供借鉴的推广模式,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一窝蜂”的苗头。(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