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消息牵动着中国汽车工业,一是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上汽集团跃升至130位、吉利控股首次入围;二是广州市继上海、北京、贵阳后成为第四个对新注册汽车实行限量的城市。这一喜一忧的消息集中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目前面临的尴尬。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超乎寻常地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使得中国汽车企业的规模随之增大。200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排名不断大幅上升。多年超高速发展带来的隐忧是,中国汽车企业仿佛已习惯于速度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只要发展速度一降,盼望政府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呼声便不绝于耳,意图人为拉升汽车销量。
一方面是汽车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是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停车难、空气质量下降、石油需求对外依赖度提高等压力日益增大。对于这些问题,汽车业界往往认为“发展中的问题应当通过发展去解决”,路不够可以修,停车场不足可以建,而不应限制汽车消费累及汽车工业。于是乎,广州市新增汽车总量控制政策刚一出台,即招致汽车业界一些人士的激烈抨击。客观地想一想,作为社会综合管理者的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平衡,绝非单一行业。
在中国旧有城市基本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扩建城市道路和增加停车场地谈何容易,权衡再三,只能是适度控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地方政府若非万般无奈,绝不会出此下策。随着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北上广”已经遇到的困境会在其他城市陆续发生应不足为怪。中国汽车工业只能面对正常的发展速度,不要再期望高速发展,汽车企业当提早谋划应对之策。
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快速增长,掩盖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存在的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较小的顽疾非但没有解决,似乎在更高的水平上愈加严重,为今后的企业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对市场的乐观预期,催生全行业扩张产能的冲动,不止一家咨询机构认为未来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规划产能大大超出预计的市场需求。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加剧汽车人才流动,也使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扶摇直上。在快速发展时,这些问题都不突出,一旦速度降下来,企业的困难便接踵而至。
行业存在的潜在问题,他人提醒多少次都是无用的,只有困难来临才有体会。从这个意义上看,广州新增汽车限量政策出台或许是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科学发展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