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2025071510d8398e0f21464eb676c1209eb7cee8.jpg
人物名片:朱杰,27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部设备主管,工程师。他带领公司气袋激光切割工艺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6/24/031340.html

等待处理…

巧思“裁”得300万元

——记上海天合上汽优秀“徐小平式”员工朱杰

2012/6/24

人物名片:

朱杰,27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部设备主管,工程师。他带领公司气袋激光切割工艺优化小组进行创新攻关,次年即为企业节约原材料120万元,所率团队获上汽集团“百万创新先锋号”。

主要荣誉:上海天合美国投资方TRW公司亚太总裁奖。

形象点说,朱杰就是一个控制、指挥裁缝下剪子裁衣的工程师。不过,那“衣料”可是比一般布料昂贵得多的汽车安全气囊进口专用面料,而那“裁缝”就是价值上千万元的进口激光切割机。要控制、指挥这样一个“裁缝”谈何容易?要在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创造性的巧思,指挥“裁缝”省下价值300万元的布料,那简直是“虎口夺羊”。

故事得从2008年说起。那年公司新增了一台进口激光切割机,用来切割特殊布料,生产轿车安全气囊。年轻的工程师朱杰担起了切割制造工艺安排及激光切割机维修“总指挥”的重任。由于气袋是企业的新增产品,操作工对设备大都不熟,操作控制难免失误,导致设备故障不断。那时的朱杰对新设备也只是略懂皮毛,但凭着电气方面的扎实基础以及勤奋好学的态度,他硬是啃下了这块“骨头”。

一个深夜,他的手机铃突然响起。每次接到故障电话,朱杰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寻找解决故障的方案,哪怕是凌晨两三点在家睡觉也不例外。他以徐小平为榜样,也像徐小平那样善于动脑又动手。每一次的故障排除,对他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他逐步掌握了这台大型设备的脾性。

过了第一关,他就在激光切割工艺降本增效上动起了脑筋。气袋切割刚投产时,严格按照美国TRW公司的原工艺,面料利用率非常低,仅为60%。看到昂贵的面料被白白扔掉,朱杰一阵阵心疼:这弃之不用的大片边角料,就是大把的外汇啊!在公司支持下,朱杰牵头成立了气袋激光切割工艺优化攻关小组,开始从各方面调研,着手实施工艺改进。他们绞尽脑汁,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最终参照了中国裁缝裁衣时“套裁”的思路,突破一品一裁的固有框架,将不同产品、不同型号所需布料进行科学计算、排列组合。仅这一改变,就把原先平均60%的利用率提高到了75%左右。根据2009年当年产量40万套计算,这一突破性的“巧思”就节约布料120万元。

随着上海天合公司安全气囊品种的不断增加,“套裁”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朱杰带领攻关小组再接再厉,不惧繁复的计算,目前已把面料利用率提升到85%左右。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以绞尽脑汁、不计个人得失为代价,为企业节约了300万元金额的原料。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上汽集团“百万创新先锋号”称号。

2010年是朱杰难忘的一年,因为他“升级”当上了父亲,更因为儿子降临前的那一场波折。

叮铃铃……妻子临产前两天的晚上,正在医院陪伴妻子的朱杰又接到公司紧急电话。怎么办?待产的妻子放不下,需要他“出诊”的激光切割机也同样放不下。情急之下,朱杰想出个“绝招”:半夜将丈母娘叫醒接到医院照顾妻子,而自己分秒必争地奔向公司,因为“裁缝”生病停工了,更需要他去“诊断”“抢救”“安抚”。经过两夜一昼的连续抢修,设备终于恢复正常生产。幸运的是,朱杰也在儿子出生的时刻赶到了医院。听到儿子的初啼,年轻的朱杰真是百感交集,自己肩上的责任又加重,因为今后不但要当好公司生产设备的“管家”“保姆”,还要当好儿子的父亲。(王伟建)

上篇:没有了
下篇:信息速览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