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202507125d6bb9179fe94b1fbbfa3cec7ea332b4.jpg
【人物小传】金晓春 44岁,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汽车底盘系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6/17/031141.html

等待处理…

跨越平台

——记上海汇众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金晓春

作者 章慧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策划 上汽人力资源部 党委宣传部
2012/6/17

【人物小传】

金晓春 44岁,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汽车底盘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带领技术团队出色完成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北汽等多家整车厂底盘产品的开发,实现了Epsilon II、Delta 2等通用全球平台项目的突破,实现上汽首款纯电动轿车EP11底盘的自主研发。同时,他致力于底盘系统自主设计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集前期架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试制试验、检测评估为一体的系统化开发流程,推动底盘系统集成的技术进步。

主要荣誉和奖项:领衔开发的底盘产品多次获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称号,曾获“上汽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本人被评为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10年度上汽集团优秀专业技术带头人、2010年度上汽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金晓春格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今年4月,在这个扬花的季节,金晓春和他的大学同学们在上海相聚了。回首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大家都倍感珍惜。当同学们掰着手指计算着各自换过的单位和走过的路时,金晓春的回答让大家吃了一惊:他说自己从毕业后进入“汇众”工作,这一呆就是22年。

跨越:职业发展平台

像金晓春这样“从一而终”的在同学中可说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国际大都市,能有这样一份坚守,怎不令同学们“肃然起敬”!人们不禁要问:怎么就不想挪个窝呢?

“人挪活、树挪死”,当今社会很多人确实视“跳槽”为自身发展的机遇,可金晓春怎么就心甘情愿地把身与心扎根在“汇众”呢?归根结底,在他眼里,“汇众”是个大平台。这20多年来,他亲历了“汇众”的发展与壮大,在这个平台上,他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所以,他既是“汇众”从成长到成熟的见证人,更是这个平台上的弄潮儿。

采访到这里,金晓春胸中涌动着的满是自豪。他脱口而出:“我在‘汇众’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是三言两语就表达得清的……”

的确不是三言两语表达得清的——

1990年,金晓春进入了“汇众”的前身之一:上海重型汽车厂。那时的他刚从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得到厂领导的格外器重。他也踌躇满志,充满信心。那时的他,仿佛有一股可把地球捏扁搓圆的动力。

上海重型汽车厂从解放前的一个修理厂到当时能批量生产重型货车,这个飞跃已经是跨时代的了。然而,其中一款35D矿用车不少零部件还得依赖于国外进口,问题也常常出在了这“进口”上。那天,生产中的35D矿用车,就因为倒车信号开关进口货源断档而要面临停产,这不仅意味着停产、不能交货等带来的上百万元的巨额损失,而且,今后总得看人脸色做事,这种处境十分尴尬和被动。这时,厂里决定自己设计并生产出这个被卡的倒车信号开关,大家一致认定新来的小金可以担当这个重任。技术科长拍着金晓春的肩膀说:“不想被人卡死,就要拿得出自己的产品,小金啊,这下看你的了。”

金晓春嘴上说试试,心里却踌躇满志。20多岁的小伙子,吃在厂里,睡在厂里,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他是真心实意渴望拿出真本事来的,也好在大家面前亮亮相。

他日夜研究,终于画出了图纸,当他喜滋滋地拿去请后方车间的工人师傅制作时,料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被当头敲了一棒:“不行,不行,这图纸没法做!”

受了刺激的小金虚心向工人师傅讨教,明白了设计的工艺性问题,几易其稿,第一次的“自主”设计成功了,大货车起动了!

今天,金晓春再回首当年设计35D倒车信号开关,他要比年轻时更多了一分理解和感悟:或许,类似于这种汽车零部件,以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没有哪个汽车专业厂不能生产,根本不值得夸耀。但在当时,它的诞生比零部件本身更有意义:谁掌握了自主设计,谁的手里就有主动权!

金晓春憧憬着未来职业的发展,也时时接受着机遇的挑战。在一次貌似偶然的交谈中,厂长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深思,“职业发展,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时比什么都重要……”

就是这句话却让金晓春牢记了一辈子。金晓春怎能不感受到领导对他的信任,怎能不感受到同事对他的支持。不断让他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他懂得领导的苦心和用心,在困难和失败时他又能时时感受到同事们的耐心和关心。

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早就感恩厂里为他提供的这个驰骋疆场的大平台。“士为知己者死”,为了这份信任和责任,金晓春认准了“汇众”这个施展身手的平台。在20多年间,他在这份职业生涯的平台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走一条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之路。

跨越:国际竞争平台

2005年11月19日凌晨2点18分,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比设计、比产品的竞争之后,正式被确认为美国通用公司首个全球平台Epsilon II副车架、后轿等零部件供应商,获得价值50亿元的大订单。

金晓春之所以分秒不差地记住了这一天,这一时刻,是因为这张订单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是的,中国轿车底盘零部件进军北美OEM市场,这在中国轿车零部件行业还是第一次!同时,这也是“汇众”第一次进入全球市场;第一次与跨国巨头同台竞争;第一次拿到巨额的零部件订单……

“第一”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此时此刻,金晓春深感这一年来“汇众”在国际竞争的平台上“与狼共舞”,并最终赢得这个胜利有多少艰难和困苦,有多少激情与斗志。回首往事,那一点一滴如同放电影似的历历在目。

如果说,在这个领域里从来就没有中国人的想法,也轮不到中国人与实力派的跨国大公司真刀真枪地比试一番的话,那么,现在的金晓春和他的团队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汇众”的技术水平丝毫不输给任何“巨人”,否则根本不可能脱颖而出。

一想到这个里程碑式的胜利是心和身的劳累,汗和血的交织,智和力的积聚,金晓春百感交集——

当年,随着中国“入世”的脚步越来越近,“汇众”的高层领导冷静地分析了公司在国内与国际零部件市场中的处境,勉励全体员工既要看到市场高度增长带来的机遇,同时还要看到进口减税和配额放开后对国内汽车工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汇众”提出了自主开发的战略目标。

机会也恰恰在这时候降临:通用北美公司向全球招标Epsilon II平台项目。消息一出,全世界凡是生产底盘的供应商,包括其中的ThyssenKrupp、Benteler、Magna等9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参与竞标。“汇众”跻身于其中,论资排辈,怎么看都是个小弟弟。再有,Epsilon II平台对金晓春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发项目,一切得从零开始,在全球专业生产汽车底盘的跨国公司中间,名不见经传的“汇众”将如何赢得通用公司的青睐?

其实,通用公司招标Epsilon II平台也是有它的全球战略的,原本每辆新车的开发和试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如果引入平台开发的理念,则同平台多辆车的开发,抑或全球不同OEM新车的开发只需要一次设计、一次验证,可以削减巨额开发成本。而投标企业的全球化,也保证了设计的高质量和低成本。

而这对“汇众”有多难呢?只有参与者自己心知肚明了。金晓春说,在一轮又一轮的方案竞标中,每一次送去通用公司的图纸,光那些零号加长的图纸就有36张,看一遍就得3天左右。修改意见、整改方案,一摞少说也有几百张!的确,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Epsilon II平台中每一个产品就得有几百份的仿真计算。

竞标前前后后共有4次,每一轮过后,通用公司又会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和修改任务。虽然有些技术和要求金晓春他们从未涉足过,如液压成形等,属于“禁区”,可骨头再硬,也要把它们一根根地啃干净。很多时候,一个仿真计算就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等一个结果也是十几个小时,布满血丝的一双双眼睛紧紧盯在了计算机上,唯恐漏掉了些什么。

所以,当金晓春和他的团队把每一轮的设计方案第一时间送去通用时,他们的代表总是一脸惊诧地问道:“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样的快速反应,金晓春和他的团队都“钉”在了办公室,没有休息日。记得为了优化后桥的刚度,通宵接力长达50个小时,在办公室里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如果缺乏必胜的信念和精神,是换不来Epsilon II平台订单那一天的。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金晓春至今还十分感激这样一个项目,这样一个平台。在同台竞技中,开阔眼界,锤炼意志,并能快速提升研发能力。也只有在同台竞技中,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Epsilon II的成功,奠定了后续“汇众”在新一代Delta、新一代Epsilon平台项目的胜利。面向未来的竞争,现在金晓春又是显得那样的自信。

跨越:自主底盘平台

在上汽集团的17个品牌、33个平台、130余种车型中,几乎全部使用的是“汇众”生产的汽车底盘。面对这骄人的战绩,作为“汇众”技术中心主任的金晓春却并不满足。那一句时常回响在中国人耳畔的评语令他坐立不安:“只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

为实现强国之梦,中国正在全力发展汽车工业。马路上日渐拥挤的车流量也印证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壮大。然而,金晓春以一个专业者的眼光来看,他的脑子里盘旋着的是路上跑的汽车其底盘平台几乎都是外国的,或者说是有许多是在抄袭国外的。

显然,早在10年前的2002年,上汽集团就有了“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超前开发并举”的创新思路。而“汇众”这些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主开发的追求,就是不满足于总在加工别人的产品。有着远大抱负的金晓春决不甘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想起刚参加工作那时自己设计的那个倒车信号开关,金晓春特别明白,若不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只有看别人的面孔吃饭。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即使花大价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的那样:“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作为公司技术中心的领头人,他迫切地希望中国品牌的汽车流淌的是纯粹的中国血液。

有梦想容易,实现梦想困难。

至今,按行业专家的说法,由于底盘结构的复杂和对整车性能的极其敏感,即使引进的车型在国产化过程中也少有企业敢动底盘的,可见掌握轿车底盘平台技术的自主开发何其困难!

再难,但金晓春对跨越自主研发底盘平台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汇众”底盘平台建设扬帆起航。底盘平台的架构,用最通俗的比喻犹如造房子时“框架”的设计,并不关注地板、瓷砖、墙纸的设计和选型,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子的目标客户的定位,房型的布局,地基和梁柱的结构等等,所以,底盘平台开发对于金晓春及其团队而言,是一项向全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开拓,目标就是底盘系统的集成。在他的带领下,基于通用GVDP的底盘平台架构的开发流程已初见端倪。与此同时,紧跟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同步开发,金晓春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一点点破解平台开发的“所以然”。

虽然缺少经验,但在金晓春看来,毕竟“汇众”有那么多年底盘生产和技术攻关的经验,有一支专业的底盘零部件开发的技术团队,有开发过自主产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心中有梦,志在巅峰。为了这崇高的理想,他们已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冀求技术上的再次跨越,深信不远的将来会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奉献出中国人的自主底盘。

20多年来,金晓春始终走在创新的路途上,那是一个长长的征途,他内心的执着和热切支撑着他研发的信念和信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而属于金晓春的精神就是跨越,再跨越,直到理想的彼岸。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