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2025070168a2157066e2443da6f81bd66c37c6a1.jpg
【人物小传】尹建民 41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动力总成部发动机工程总监,上海市内燃机协会理事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6/10/030670.html

等待处理…

永不歇脚的攀登

——记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发动机工程总监尹建民

作者 郭光林(上海市职工文艺创作中心会员) 策划 上汽人力资源部 党委宣传部
2012/6/10

【人物小传】

尹建民 41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动力总成部发动机工程总监,上海市内燃机协会理事。2003年加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以来,从产品工程师到动力总成股经理,到今日的泛亚动力发动机工程总监,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如他所研究的发动机一般稳重而踏实。

作为合资企业发动机研究开发的前驱者,尹建民和他带领的团队在技术引进吸收、自主开发及全球合作开发等方面为上海通用汽车和泛亚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他所带领的C14发动机团队获得了“上海通用特别贡献奖”“上海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上汽集团“上汽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尹建民格言:工程师是智慧与勤奋的化身,要有一股勇于拼搏的干劲和永不满足的闯劲。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尹建民如约与我在五角场星巴克咖啡馆会面。

甫一就座,尹建民边咀嚼着点心,边与我打招呼说:“忙到现在,连饭都没有来得及吃。”

我望着眼前瘦小的他,心里想道,是什么激情和力量使他如此玩命地工作?

随着采访的深入,渐渐地,我被他生动而精彩的事迹所感动。

破冰之旅

尹建民自幼便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考那年,他在填写志愿时,不知如何选择专业,在一旁的舅舅发言道:“还是跟着我学发动机专业嘛,里面的学问可大了。”这位舅舅一直从事内燃机方面的工作,他深知发动机的深邃与精细,于是,“子”承父业,尹建民报考了吉林工业大学的发动机专业。

在吉林长春的4年时间里,尹建民像一名饿汉扑向了面包房,拼命地吞噬着发动机知识。由于学业优秀,他继续报考了研究生。又经过3年苦学,尹建民如愿地完成了发动机专业的学习。

1996年,对尹建民来说,是他事业发展的助跑线,他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当时,他进入了一家汽车零件厂,从一名工程师做起,一直做到了车间副主任的职位。按理说,他完全可以过着相对悠闲的日子,可在尹建民的心里,总是放不下他的发动机志向,他在“蛰伏”着,寻找着战机,使自己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1999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升起,也将幸运之光降临到尹建民的身上,时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向社会招兵买马。

尹建民想,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可要好好地抓住啊!于是,他便报了名。经过严格的考核,尹建民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上海通用汽车。进入公司之后,尹建民在动力总成股工作。他依旧发扬着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工作干起,最终以出色的业绩,引起了领导层的关注,成为一名动力总成股的负责人。

尹建民在工作上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当年的动力总成股,基本上都是国产化的工作,尽管对老赛欧、凯越、老君越3.0发动机和君威2.0、2.4等发动机进行了大量国产化等工作,做出了不少的成就,但尹建民仍不过瘾,他期待着有更大的突破和升华,希望能早日实现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尹建民在摩拳擦掌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2002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上海通用汽车适时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战略部署。

此时的尹建民认为是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到了,他勇挑重担,带领10名技术骨干,加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动力总成部,试运行一年,实现了1+1≥2的整合效果。从此之后,尹建民踏上了一条艰难的破冰之旅,成为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勇于吃螃蟹”的改革者。

零点突破

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发动机自主研发工作,没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引进技术为主。尹建民作为一名发动机工程的负责人,在这一岗位上,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他认为,要做强汽车产业,必须以自主开发为依托,否则,终究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谈何做强做大。

汽车工业要发展,汽车发动机至关重要,它是汽车的关键。在此我们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原理。发动机好比是汽车的心脏,人的心脏流动的是血液,而汽车的心脏,注入的是燃油,通过在燃烧室内燃烧做功,并经过传动系统,将汽车开动起来。它的配合是非常精细的,常以微米计算,要容纳2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燃烧,并达到6000多转高速运转,它比心脏还细密还苛刻。

尹建民暗下决心,一定要为造出一颗中国“心”,而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05年,这一年对尹建民而言,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共存之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尹建民始终在寻找一个零的突破口。那年,凯越正需升级换代,尹建民认为最佳的战机到了。于是,他主动请战,做出了升级换代的方案。此方案送到外方手中,经过反复交流和谈判,原则上同意了以中方主导开发的方向,但合同还没有签约。在此情况下,尹建民以在主导开发3个原则前提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马上组建起了14人的研发团队,立即飞往国外,展开了开发工作。

由于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尹建民心里有了一定的基础,感到凭着自己的力量,可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发,尹建民带领着他的团队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新赛欧的研发工作也同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主开发马拉松大战,拉开了序幕。

整车与发动机同步开发,在上汽集团历史上也可以说是零的突破。

一般而言,先研制发动机而后才是整车。同步开发不得不说是一步险棋。当时新赛欧是泛亚的“一号工程”,开弓没有回头箭,对尹建民来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想而知,他作为此项目的总监,身上的担子重于泰山。

尹建民是一个踏实勤奋、以身作则的领导,从模拟分析、设计、样件试制、开发试验到整车集成,他都亲力亲为,力求不出丝毫的差错。

发动机试验遇到的问题数以百计,每一个问题出现后,大家都要加班加点,及时地加以解决。连日来,原本体重不足50公斤的他,比以往更瘦弱了。大伙看他如此拼命,就给了一个雅号“拼命三郎”。

可好事多磨,尹建民率领的团队在精益求精的研制过程中,还是发生了意外。

项目刚开始不久,整车在“骡子车”阶段,当时提供最早的一批发动机,在台架做试验的时候,性能很好,大家信心满满,可一上整车时,发现了“怠速”抖动。“怠速”抖动有很多可能的原因。

尹建民率领他的团队,对各个系统及零件进行分析和试验,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原因锁定为发动机的曲轴不平衡度偏高。为此,尹建民和他团队,又花了整整两个星期,对全部发动机的曲轴重新进行了更换。最终顺利地完成了C14发动机的研发任务。

回顾步步惊心的研制过程,尹建民感慨万千,“整车与发动机研制同步进行,开创了上汽集团自主研发历史的先河,那时的我,可谓是寝食难安,整个心上像悬挂了一块石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主主导开发的C14发动机搭载新赛欧成功上市,尹建民和他的团队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在上汽集团的自主创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自我加压

尹建民有句口头禅:“我们搞研发工作的人员,是智慧与勤奋的化身,要有一股勇于拼搏的干劲和永不满足的闯劲。”

2008年至2009年期间,尹建民带领团队在研制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敏锐地觉察到小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方向,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为何不与此同时再搞一个新产品呢?

他的这一想法,在私底下与几个“死党”进行了沟通,想不到,这些学弟学妹们一致赞同,于是,一场“地下研制开发”工作悄悄地展开了。

新世纪带来了新概念,“低碳减耗”的理念在全球流行。尹建民进入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但时间还是不够,为此,他在每天下班之后,晚上9点至深夜12点,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几乎天天挑灯夜战,有时连星期天陪女儿玩耍的时间也被剥夺了。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侵蚀了他的身体。可是,他无暇顾及,继续他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当尹建民提出“增压发动机”这个研制项目,得到了几个“死党”的一致认同。大家认为这一项目,既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同时,也是今后发动机小排量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众人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大家开始了研制开发工作。那时,公司正在研制开发另外几个产品的开发工作,白天已经工作很累了,但为了使“地下研制”工作得到正常进度,他们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公司加班加点,使得研发产品早日问世。

当然,在尹建民的身上,他的责任更大。这不仅因为他是这个“地下项目”的带头人,同时,还承担着“先斩后奏”的风险。连日来,他寝食难安。

回到家里,妻子有时也会责怪几句,你呀,真是太好强了!碰到研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更使尹建民烦恼不已。“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

那天在做试验时,没想到,早期状态的样机增压器回油管接头发生了机油泄漏,在台架试验时发生了火灾。幸亏抢救及时,没有引起一场灾难,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尹建民的情绪坏到极点,他真想打起退堂鼓。可想起与几个“死党”承诺,想到自主开发的使命,他还是咬牙挺了下来。发动机的研发真是处处布满荆棘、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才能真正提高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心”!

经过8个月的艰苦努力,“增压发动机”终于试制成功了,装在整车上进行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时在场的中方领导感到振奋,外方领导感到惊奇。当然,为了使该项目最终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尹建民经历了不知多少的挑战和艰难。

试制成功和项目批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直至今日,他和他的团队仍在为这款对标并满足GM全球要求的“增压发动机”开发而日夜奋斗着。

尾声

星光灿烂,夜风和煦。

我与尹建民步出咖啡馆,走在了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尹建民望着一辆辆疾驶而过的车辆,感叹道:“我真希望每一辆在马路上跑的车,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里面都配备着一颗中国‘心’,现在啊。我实在没有空闲的时间,又有几个新产品研发工作等着我。”

一辆公交车停在站口,我跳上了车,从车窗望去,尹建民仍站在原地向我招手致意,我此时忽然想到,“也许今晚他又要挑灯夜战了,去攻克一个个科研难题……”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