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20250514554d23bc8e92454dbb5f5fbfbe72a614.jpg
【人物小传】辛军 49岁,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1995年以来先后在威斯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5/27/027901.html

等待处理…

选择不一样的路

——记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辛军

作者 丁波(《解放日报》经济部 副主任) 策划 上汽人力资源部 党委宣传部
2012/5/27

【人物小传】

辛军 49岁,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1995年以来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底特律柴油机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美洲研究所、奇瑞汽车公司、美国麦特达因公司就职,担任各类技术主管、总监职务。2008年5月进入上汽后,承担起自主品牌发动机、变速箱产品的研发工作和动力总成团队领军角色。

主要荣誉称号及奖励:在发动机燃烧理论、热负荷、性能优化、结构优化、喷雾燃烧和排放控制等方面在国际一级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30多篇论文,并拥有2项美国发明专利和1项中国发明专利。先后获本田研究所最佳项目示范、中国侨联自主创新成果奖、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优秀人才计划”专家称号,2011年评为“上汽优秀专业技术带头人”。

辛军格言: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不同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中的最后一段,也是辛军最喜欢的诗词之一,在夜深人静时,他常常在心里默默诵念,让一天的繁忙和疲惫之后,思绪平静下来……

一生热爱发动机研发的他,曾经在大洋彼岸过着安逸而舒适的生活。可他,最终选择的是一条肩负责任的回国之路,加入上汽自主品牌轿车发动机的研发,出任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与自己、与时间、与极限不停赛跑。“一个人时刻都需要做出选择,对人的命运是如此,对人的事业和工作也是如此,选择了上汽自主品牌,我就将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辛军这样表示。

归途

时光拉回到2008年的春天,此时的辛军,还在美国麦特达因公司任技术总监。在过去18年中,除去之前在奇瑞3年的工作经历之外,他在美国已经待了15年,工作经历过的地方有鼎鼎大名的威斯康星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本田汽车美洲研究所等,在这里,恬静的生活、有规律的工作,是许多人向往的。

然而,内心深处,辛军却不愿意被安逸捆缚,一天天看着祖国汽车工业日新月异,自己的心愿越来越浓烈。

——“从玩具到日用品,一件件都Made in china,未来汽车也将更多地Made in china。”

——“中国的竞争力,不可能只停留在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上,必须拥有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站住脚跟。”

“我一直觉得,汽车工业或许将会像10多年前的家电工业一样。10多年来,中国造家电已经遍布全球,而再过10年,中国造汽车也可能走向全球的。当然,其中,少不了对于核心技术的拥有,少不了自主品牌的成功。”辛军是这样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的,他深深感觉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中,一定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平台。

这一年,上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知道,选择一条与在美国不同的道路的时刻来了:

身为国内汽车老大的上汽,可以进行全新的系列化的发动机、变速箱产品开发,而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公司,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上汽已经具备了全球化的产品开发团队,一个跨地区的研发团队等着他加入;荣威与MG中高端定位的自主品牌策略,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研发体系,这需要从头开始打造,而这,不正是自己的梦想吗?

于是,辛军回来了,加入了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他知道,再次回国,意味着硬战已经拉开。

硬战

的确,一回国,容不得辛军多一点调整,他就一头扎了进去。

那时,对于上汽而言,荣威最为关键的一款产品——荣威550 1.8DVVT正在进行上市前准备的冲刺。谁都知道,如果说荣威750是在英伦血统之上的延续的话,荣威550,却肩负着要以全新面貌亮相市场,真正体现自主品牌创新实力的重任。

外观,荣威550显得新潮时尚,浑然一体,已经远没有英伦的过于老陈之气;数字化、让荣威550具备亮点,容易吸引年轻一代的眼光。

然而,上汽高层也清楚,驾驶感受和稳定性能才是决定一个产品能否稳步进入市场、取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公司高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采取严格的试驾评估,这些久经沙场的汽车界领军人,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为这款即将上市的新品“挑刺”!

“换挡,还不够顺畅。”“加速,有些迟钝。”当管理层在2008年夏日试驾之后的评语出炉时,让人备感焦虑。荣威550的开发人员知道,接下来几个月时间,必须在荣威换挡和加速性能做进一步提升。这个重任自然落在了刚刚从美国回来加入荣威团队的辛军肩上。

辛军感到了压力,这是与在美国完全不同的压力——

上市时间不能再推,必须赶上这一档,否则市场不留情;临近投产,整车减重、降低风阻等也绝无可能,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优化动力总成,通过优化发动机的压缩比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以及优化变速箱的传动比,来提高整车的加速性能。可这样的更改也是动力总成的重大更改,通常需要经过台架标定、冬季及夏季验证。如何既能将时间压缩到满足公司投产的要求,又能根据动力总成的开发流程完成相应的试验验证工作,是对辛军和他的技术团队的双重挑战。技术上,他们需要在众多可能方案中根据经验选择一组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时间上,不允许他们有再一轮优化的机会。

怎么办?只能是披星戴月,一天当两天用。

就这样,从2008年8月—10月,在辛军带领下,工作计划都是以半天为单位,不分周末。中秋、国庆全程加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款车在2008年顺利投产。荣威550实际地面测试累计里程达到475万公里,如此高强度多地点的测试,在自主品牌新车研发中是非常少见的。

荣威550上市之后,销量快速提升,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月销量就突破5000辆,创下自主品牌中级车从未有过的战绩。

攀登

如果说荣威550 1.8DVVT发动机性能的提升,还仅仅是辛军回国之后的一场“短平快”“遭遇战”的话,那么之后,更大更频繁的战役已经拉开帷幕。

一张上汽发动机未来的蓝图呈现在辛军领导的技术中心动力总成团队面前:

1.8T纵置发动机、1.8T欧Ⅴ升级、NSE小排量汽油机、NLE大排量汽油机、6速手动变速箱、6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5速机械自动变速箱、5速纵置手动变速箱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本体开发项目,以及与通用共同联合开发下一代直喷增压小汽油机和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等等,如此庞大的开发项目计划极具挑战。从数量来看,这与全球大汽车公司相当;而从产品开发手段和资源来看,上汽自主品牌体系建设毕竟还刚刚起步,与国际的大汽车公司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何况,新车型、新发动机、新变速箱同步开发以及生产基地的设计建设,项目之间的协同、问题的快速解决,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以NSE小排量发动机为例,由于是全新开发,NSE项目与此前荣威550发动机的研发和整车匹配相比,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工程。NSE在开发过程中也碰到一个又一个难题,诸如发动机的噪音优化、发动机燃烧系统的优化、机油消耗量大、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等等。而让辛军和他的研发团队记忆尤其深刻的是气门烧蚀问题的攻关。

那时,离发动机的批量投产时间已很近,样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个别气门出现烧蚀的现象。辛军带领团队系统地罗列出近50种可能引起气门烧蚀的因素,制订严密的排查计划,每天晚上召开上海、南京、英国3地工作推进会。由于疲劳过度,辛军口腔长满溃疡,主持会议时讲话也困难。如此连续一个多月,直到根本原因得以确认,新设计方案得以验证,问题得以解决,使得NSE系列的第一款发动机得以顺利投产。

荣威350以及MG3上市以后,延续了市场的好评,对于1.5升和1.3升发动机,也给出了积极评价。其中,1.5L VTi-Tech高效能发动机具有连续可变的气门相位,双节温器冷却系统可实现快速暖机,最大限度减少机械摩擦损耗,降低油耗。

构筑

一场场战役之后,辛军会静下来沉思,对于自主品牌建设而言,比加班加点解决一个个研发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动力总成的研发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谈到自主品牌动力总成的研发核心能力,辛军很坦诚,我们与国外公司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奋力追赶。

差距在哪里?

产品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产品开发目标。以“确定开发目标”的阶段为例,目前,国际车企在开发目标上,往往会考虑10年以后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性,同时其目标能够基于总体目标的分解,对各子系统的开发目标更为明确和详细;同时,有着丰富的数据、经验和计算手段细化目标。相比较而言,上汽自主品牌动力总成开发上,考虑的开发目标还相对较近期,一般为5年,而且从总体整车的目标到系统子目标的分解,存在断层现象。

在上汽集团和乘用车公司领导下,辛军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动力总成开发流程、研发能力建设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优化与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例如,以国际一流汽车公司的开发流程为标杆,梳理各部门在各节点的交付物,使开发流程更能适应全新动力总成产品正向开发的需求。与此同时,充实各个层次的流程及交付物,使好的经验、实践、数据能以GPDP为载体得以积累,提高产品开发各节点的交付物质量。例如,传统上变速箱的NVH特性在整车性能评估时才进行。但整车NVH评估一般在车辆开发后期才进行。如果那时发现变速箱的NVH需要优化,将对整车的投产时间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辛军和他的团队考虑,如果结合全新6速手动变速箱本体开发的早期,在台架上对变速箱的NVH特性进行测量、与国际上先进的同类变速箱NVH特性进行对比,这样使变速箱开发团队有更充足的时间优化设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同搭积木一样,辛军致力于如何让动力总成的研发体系更顺利,从而在下一次迎接新挑战,接手新任务时能够更快速、更顺畅、更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领衔研发任务的同时,他也力求改善科室以项目或以项目的阶段来划分的现状,转变成以功能来划分,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一个项目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应用于其他项目,以提高设计质量。同时,设立动力总成分析试验部,使仿真分析与试验结合更为紧密,仿真计算的精度能不断地得到验证,也使试验工程师对所做的试验有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

一系列的构建举措,一场场的研发战役,让辛军所领导的动力总成研发团队,在短短4年时间里,核心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更加敢于接受高层次的挑战。

正在开发的NLE增压直喷汽油机就是其中一例。这款将装配到上汽旗舰车型上的大型发动机,是上汽完全自主开发的。2010年,启动此款发动机产品开发时,内部团队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有两种想法:

一种,请外脑,由国际知名的发动机开发公司主导燃烧系统的开发;

另一种,自己干,由我们工程师自己主导最核心的燃烧系统的开发。

经过充分讨论,团队成员评估下来,接受挑战,自己干,应该没问题。于是,这款发动机的燃烧系统设计、仿真优化都由上汽自己的工程师来主导完成。试验证明发动机各项指标达到设计目标,现在此款发动机已进入模具样件的试验验证阶段。

梦想

如今,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挑战,在上汽乘用车安亭技术中心里,动力总成的各类试验室已经门类齐全,羽翼渐丰。辛军每天无数次走过这一间间不同功能的试验室,每一间,都凝聚着他和研发团队的情感。

“这一间,是低温试验室,最低温度可以控制到零下40摄氏度,当我们做低温冷启动试验,就先把发动机放在里面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启动发动机,验证发动机在极端温度下的冷启动性能、NVH……”“这一间是气道实验室……”——在每一个试验室前,辛军与记者攀谈起来总是滔滔不绝,这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场地,更能激发出内心的激情。

“小时候,父亲会常常给我讲‘三钱’的故事,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3位科学家都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在一穷二白的祖国土地上,投身两弹一星等高科技试验,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如今,祖国强大了,各方面条件都慢慢具备了,上汽集团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加入自主品牌研发,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呢,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