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消费者买车大多较为看中外观和配置。随着驾乘体验的增加,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不仅对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始重视起来,而且对包括车内噪声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汽车而言,静音技术不仅是锦上添花,且已成为消费者挑选汽车的关注点之一,“无声胜有声”有望成为新车市场营销新卖点。
静音技术市场呼声渐大
据专家介绍,某日本豪华车品牌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快速赢得口碑,驾乘安静舒适便是其一大“撒手锏”。现在,迫于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需要,很多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都在积极研发中高端乘用车。除了品牌、品质、发动机性能等短板外,自主品牌车企要想攀上新台阶,也不能轻视包括静音在内的舒适性提升。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众多跨国供应商已开始扎堆布局国内汽车静音市场,这看似偶然的背后,折射出国内消费者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日渐关注。4月26日,以静音业务为主的瑞士欧拓集团沈阳工厂开业,计划用4年时间实现在华业务3倍增长。专注汽车隔音降噪的德国卡博思亚太区首家工厂3月21日在廊坊开业,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5年内将中国业务在集团销售份额中的比例由当前的10%增至翻番。3月26日,陶氏汽车系统业务部与美国固瑞克公司携手举行“汽车行业NVH新产品技术交流会”,其主角仍是有助于减振降噪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另外,美国3M公司5月11日为其中国研发中心内的声学实验室举办启用仪式,希望能为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隔音降噪技术难度不小
资料显示,行驶中的汽车,其发动机发出的噪音约55分贝,车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噪音大概70分贝,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噪音在60分贝左右。而要营造一个清静的车内环境,隔音降噪是关键。
首先,要阻隔或衰减发动机的噪音,就要考验发动机舱前围防火墙和发动机罩的隔音降噪效果。同时,要将风噪和胎噪拦在车外,则涉及车门、顶棚、立柱和后备箱等众多部位。其次,汽车行驶过程中,一些车内钣金部件会因振动而发声,需要为其增设减振的阻尼材料。
要破解噪音难题,一方面要有满足不同部位和使用环境(如高温)应用所需要的合适材料。几年前,不少业内人士还就NVH(Noise、Vibration和Harshness的英文缩写)如何翻译比较纠结,现在NVH已成为无需翻译的专业术语。很多整车厂都成立了NVH部门,每个整车厂平均至少有200名左右工程师为整车的NVH工作,并大多配备价值几千万元的测试设备和软件。可见,致力于降低噪声的NVH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车企的关注和重视。以3M为例,涉及NVH所需的材料就有:新雪丽吸音棉、HS系列堵孔材料、HD系列阻尼材料等。另一方面,有了好材料也不是多多益善,材料用多了会增加成本和重量,反而得不偿失,其背后包含了很多技术诀窍。3M在沪建声学实验室,正是希望能借此更好地帮助中国车企提高静音技术水平。(记者 周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