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岳,牛志明是个“名人”。“有问题,找老牛!”这是大家提起牛志明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牛志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总装生产部的返修高级技师。自2002年进入东岳以来,一晃已10年过去。从风华正茂的“牛师傅”到年轻人眼中的“牛叔”,现如今,43岁的老牛已是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凭借10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和兢兢业业的精神,牛志明先后荣获2011年全国第三届汽车(乘用车)装调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全国操作技术能手、烟台开发区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等荣誉,并在上海通用汽车和东岳基地员工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前不久,又被评为“2011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牛志明用坚韧、敬业、脚踏实地的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属于当代产业工人的辉煌篇章。
带头搞钻研——攻克返修难题
对一个不畏艰辛、勇于向前的人来说,任何困难都会在他面前低头,牛志明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东岳汽车每次新车型的启动,现场总少不了牛志明的身影。生产线上遇到问题,只要对讲机一喊,他总会第一个出现在线旁。整车下线时,他更是第一个跑到车前,争取把每一个瑕疵都消灭在量产之前。下班后,他还在
加班忙碌着,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图纸,一寸一寸地对新车型进行摸索,因而,他总是熟悉新车型的第一人。
曾经有一款车在试生产时,自动雨刮系统经常出问题,但现有的资料没有此部分电路原理图,无法进行返修,如等厂家将图纸发过来,需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将会影响车辆的正常生产。看着大家一筹莫展,牛志明主动请战:我来!
“我是老同志,关键时刻要冲得上。”接下任务后,老牛便开始下狠劲。下班后,他留在现场测量绘制草图,和伙伴们一起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返修问题就像解数学题,我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也算找找‘解题思路’。”凭着这股冲劲,牛志明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绘制出电路原理图,立马解决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为车辆早日投放市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改进小细节——提高返修效率
返修工作是繁忙的,也是复杂的。在这样的岗位上,只有认真才能做好事情,只有用心才能成就卓越。
曾经有一款新车型发生了一个让人极为头疼的问题。由于结构性原因,安装仪表台时副驾驶侧空调箱很容易变形,下线返修要将整个仪表台拆下,费时又费力。修好一辆车的仪表台,怎么也得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个问题也成了批量返修的硬骨头。
眼见着过去的老办法费劲不少,效率却不高,老牛又开始琢磨了:既然仪表台拆下来再安装很麻烦,那直接在车上返修行不行?于是,他专门到供应商那里虚心请教,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加班研究,很快,他便熟悉了整个仪表台的结构,制作了专用的返修工具,实现了在车上直接返修,将返修时间压缩到了20分钟。老牛的这一改进建议,大大降低了返修时间和成本,被公司评为合理化建议三等奖,返修的兄弟们纷纷对牛志明竖起大拇指:“老牛,真牛!”
经验编成书——与大家共同进步
修车是个技术活,需要丰富的经验做基础。凭借多年的修车经历和潜心钻研,牛志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利用下班时间将自己多年的经验编写出来,与返修班组的同事共同交流提高。“标准化是不断改进的基础,我要把我平时总结的返修经验制作成文件,好让其他兄弟们作为基础继续改进,少走弯路,也算抛砖引玉吧。”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牛志明将自己的返修经验编写成了三十余篇国家级标准工艺文件,为同事们的返修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宝典。
牛志明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牛叔”,这个称呼是他的徒弟们给他起的。“修车这么多年,我拿了不少荣誉,也多了不少的责任,我要把我的经验传授下去,教给新人。”去年,公司成立了“返修工作室”,旨在利用这个技术交流平台,提高新、老员工的整体维修水平。在东岳汽车第一届技术工人师徒带教活动中,牛志明担任导师带出的多名徒弟,在培训和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
多年的汽修经验、多项荣誉的光环,牛志明并没有把这些当作负担,而是当作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老牛坦言:“现在新车型更新得快,新知识太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自己也感觉学起来很吃力,但我还要和年轻人一起不断地从零学起、共同进步。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我也很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嘛!”(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