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逐步落实,上海凯泉集团迎来了值得期待的一年。集团总裁林凯文指出,要进一步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全面升级、转型发展,早日跨入世界泵业前十强。
加大研发促环保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对于凯泉集团来说,则迎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由于用户对于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升,高效、高可靠性产品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企业创新和研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规划,公司在2010至2012年度,研发投入将达7亿元,旨在通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对现有产品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开拓国内空白市场的目标。
同时,凯泉集团注重节能环保,2007年顺利通过了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通过对现有产品性能不断改进,产品效率不断提高,单级泵、双吸泵等23个产品系列通过中标节能产品认证,成为国家首批水泵节能认证获证企业。并在核电用泵、烟气脱硫泵等节能环保产品的自主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2011年的成绩来看,收效明显,单级泵、双吸泵、脱硫泵、核泵等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深化转型谋发展
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市场上的一大热点。新能源中的核电、风电产业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进入全面高速发展阶段。核电、蓄能电站、火电的大发展,都为凯泉集团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凯泉集团调整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产品升级,从传统产品制造向三大化工用泵和电站(火电和核电)用泵领域等高端产品转型发展,加强以核电、大型火电用泵为核心的高端产品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试验、试制和制造装备体系建设。
凯泉集团在“十二五”期间的布局规模十分庞大。集团将引进技术领军人才、中高级技术人才100多名;组织50个重大新产品项目研发,其中,有20个核电的二三级用泵和核电常规岛的关键用泵;加大投入研发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力学研究室、水力研究室、材料应用研究室3个先进的基础技术研究室;加大装备投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厂房轨高24米、行车单钩起吊150吨的重型车间建设,建成后凯泉集团将具备核电主泵装配能力,凯泉在核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上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聚焦民生扩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供热、供水、建筑、水利等民生工程的市场必将快速成长。据估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万亿元左右;2011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投资需求为2200亿元;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需求为7000亿元;污水再生利用投资为300亿元,加上农村水资源治理,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水务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这些领域,凯泉都有自己的既有优势。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凯泉将进一步加大供热、供水、建筑、水利用泵等方面的投入,在不断产品升级、转型发展的同时,老产品及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林凯文说,凯泉集团将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转型发展,力争建设成为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中国泵企业。(臧贇华 通讯员 陆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