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242dbdc9ddadca47de9d02209dd08f7f8a.jpg
(上接A1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1年7月,上海大众二厂3个车间进行停产项目改造。“21天、504小时”,短短3周内,需要清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3/18/030329.html

等待处理…

锦绣“大众”满眼春

——访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2012/3/18

(上接A1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1年7月,上海大众二厂3个车间进行停产项目改造。“21天、504小时”,短短3周内,需要清理300吨重的旧设备,还有2000吨重的新设备进场铺设。员工的智慧充分迸发。T3链全长585米左右,总装车间输送系统中重要的转换快链,使用至今一直没有更换过,长久下来难免磨损。为了方便地把新链条更换上去,上海大众员工自主开发研制了引导轨,改变了原来一段段安装链条的琐碎过程,大大缩短了时间。

紧张而忙碌的项目改造现场,即便深夜,也依然灯火通明。

张海亮说:“‘永争第一’的企业,需要一个有斗志、有能力的团队。在上海大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塑造了这样一支团队。我也是在这支团队中成长起来的。这种‘造车亦育人’的精神,非常值得称道。”

“质量领先”,张海亮可不是随便说的。除了设备要保持先进外,后期对车辆的测试也不容忽视。每一次上海大众新车型量产前,都必须经过严酷的考验,以确保各部分性能达到体系标准。

2011年,上海大众试车耐久试验总里程超97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40多圈,再次刷新纪录。这一年,上海大众全年产销超过11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其中,全新一代帕萨特自4月面世以来,仅两个多月时间月销量即过万,上市第四个月即荣登B级车市场的月度销量冠军,全年有近10万辆推向市场。

今年2月,张海亮从上海市市长韩正手中接过了代表市质量评审方面最高的奖项——“上海市市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上,张海亮心情激动,“上海大众连续3届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2001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而这次获得‘上海市市长质量奖’,更将激励我们再上新台阶。”

徐图征进,视拓展为机遇

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的发展速度真是太快了!和几年前相比,这里的外部建筑密集了,厂区道路变窄了,车间内部也已经大变样。冲压、车身、油漆、总装车间已经重新布局。“记得2008年月产量达到1万辆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兴奋,当时觉得月产万辆是不可逾越了。现在,没有动员,没有口号,没有大张旗鼓,顺其自然地月产量就过了2万辆!”一位员工兴奋地说。

从2008年4月南京分公司挂牌成立,到如今多款车型共同生产,止住老南汽“出血点”的上海大众,在这里干得有声有色。“上海大众的产品质量好,卖得也好,我们四厂员工购车要等半年才能提到货。以前,停车场产品车一旦停多了,大家还担心卖不出去。如今,看看停满车,却一个晚上就都空了。”一位老员工笑着说。

2011年9月9日,一辆钛金色全新帕萨特在南京基地下线,上海大众迎来自1985年建厂以来的第700万辆轿车下线,同时也刷新了中国轿车行业产量纪录。3个月后,上海大众汽车四厂的第10万辆全新帕萨特顺利下线。

回想当年,上海大众的第一个100万辆花了10多年时间,而如今第七个100万辆却只用了短短10个月。

以南京分公司为起点的上海大众区域联动,还在进行——

长江三角洲。这片中国富饶的土地,凭借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等优势,吸引着数千家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

今年,上海大众仪征新工厂将正式投入生产,新工厂规划年产30万辆,这对加快上海大众发展、增加产品品种、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多地联动并没有想象得那样轻松,企业和员工都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上海大众物流系统的一位资深现场技术员,为了提前做好规划,早出晚归,多地奔波——凌晨离开安亭,赶往南京上班,完成南京现场工作后,下午又赶往仪征,开展现场调研,形成方案,晚上再赶回安亭,整理好第二天需要与横向部门沟通的资料后才得以休息。

这样的生活持续久了,同事们也习惯了这位“飞人”的神出鬼没,习惯了黑漆漆的夜,还有一盏孤寂的灯在办公室点亮。

善于谋篇布局的张海亮更是“不轻松”。今年1月,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在杭州签约,该项目有望在2014年实现投产,形成年30万辆的产能。对此,张海亮说,“浙江(宁波)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将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经济结构。”

抓住国家“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重大决策所带来的战略发展机遇,上海大众积极优化生产布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产能,达到产品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双升级”。

多地联动,徐图征进。上海大众把企业在产品、管理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将先进的技术、理念运用到各个项目中去——南京江宁、江苏仪征、浙江宁波,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形成,绝不是上海大众扩张的终点!

新品研发,视绿色为未来

扩张,不能只寄望于数量上的规模化和短时膨胀,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稳步推进和蚕食。

在接受采访时,张海亮明确表示,“我们并不是单纯追求绝对销量的增长,上海大众主要追求市场的占有率,不是追求绝对的销量增长,我们更看重一个比较平稳、持续的增长。”

按照张海亮的说法,上海大众现阶段所追求的是企业核心的价值。“包括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管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或者整个车市条件下,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始终是我们公司努力的目标。保持一个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也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2011年4月14日,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和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博士,就一系列支持上海大众合作开发的事宜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中德投资双方将共同支持上海大众基于德国大众最先进平台及发动机技术、面向中国市场开发一款C级别的高端轿车,该产品将成为大众品牌产品体系内首款C级高端产品。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预示着上海大众将突破现有产品格局,扩展产品系列,并在品牌定位上提高一个档次。

“突破”谈何容易,关键看研发,研发实力才是立足市场的根基。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上海大众已经获得股东双方的支持,引进德国大众最新的MQB模块化平台技术,开发C级豪华轿车、B级高端SUV、A级高端轿车以及电动车。这标志着上海大众将开发A0、A、B、C各个级别以及SUV和电动车等全线产品。张海亮表示,“上海大众每年都会投放超过3款更先进、更高端、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显然,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大众为完善产品谱系,一方面正不断加强研发能力建设,自主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全新产品;另一方面则积极引进德国大众最新车型和技术。

近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为来自12个国家的27名员工颁发了2011年度“最佳学徒工奖”,上海大众员工首次获得这一荣誉。这不仅反映了上海大众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效果、责任心、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也体现了上海大众内部专业培训的质量。

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张海亮信心满满,“随着环境、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节能环保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在加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同时,上海大众要突破现有技术,投入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并将电动汽车单独列为‘2020战略’的支柱之一。”

2020,给了人们一个念想,一个希望…… (记者 严瑶)

上篇:大众变速器公司组织党员建言献策
下篇:上汽变速器DCT360项目批产在即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