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3/pc20250312ade3eec8a51b4f3199d94eee7ecc2c3d.jpg
本报讯 3月5日,2012年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汽车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齐聚北京,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提案。无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3/04/025465.html

等待处理…

全国两会将关注汽车产业发展八大热点话题

2012/3/4

本报讯 3月5日,2012年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汽车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齐聚北京,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提案。无疑,作为汽车行业的两会代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是两会代表最为关注的内容。

2012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最为关键性的一年。2011年开始了中国汽车行业新的一轮增长周期,过去的高速增长将变成稳定增长,如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首先,如何实现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转型升级的关键。

国务院发布的工业升级转型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行兼并重组,将前十家汽车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升到90%以上,并打造三五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但是,哪些汽车企业能够成为最终的三五家?如何看待目前国有汽车企业所谓的产业集中度?而且,中国兼并重组中的最大一个问题是企业规模的简单叠加,却没有实现整合效益的提升。长安集团在2012年初遭遇的整合困难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其次,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两会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

国务院在工业升级转型“十二五”规划中,就新能源汽车再次提出了目标要求。这个目标明确规定: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但是,我们也看到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规定了3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其中到201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产销过50万辆的目标与实际市场情况相差不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2011年只有8000多辆。那么,这次到2015年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是否仍然会出现2009年规划的尴尬?

主要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必然路径,但是如何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得更快一些,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先行?相信这次两会的代表会带来许多不同的新鲜见解。

第三,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但是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并不一定就是自主品牌的成功。

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遭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瓶颈。政府采购固然能够为自主品牌提升部分市场帮助,但是由于政府采购数量越来越受到限制,同时其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因此,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将会因为政府采购的倾斜得到部分缓解,却不能获得根本性的突破。显然,让自主品牌在未来成为世界性跨国品牌需要有创新思维。

第四,汽车社会由于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引发了诸多问题,交通拥堵、停车紧张、公交系统改革、道路交通建设等,都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也因此,北京市限购政策是否应该被应用到其他城市、征收交通拥堵费是否应该成为经常性政策、停车场建设如何引入民间资本等等问题,将会成为两会代表重点关注的又一个话题。

第五,随着中国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由于目前的汽车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产销规模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法规的建设力度。比如,汽车三包、汽车召回等法规不能一拖再拖。同时,由于汽车后市场在整个汽车社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关于汽车后市场的相关法规政策当前的空白必须引起重视。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重新启动相关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第六,2011年校车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关于校车的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无疑,这个关系到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然而,校车问题到底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到底采取什么标准?至今仍然不能厘清。这种情况自然不能为全社会所理解,也是全社会所不能容忍。作为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必须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第七,海外市场的拓展问题。

中国汽车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仍然与外资品牌还有一定的实力差距,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也是小有成绩。海外出口规模不断增加,海外投资额度逐渐提升,海外并购不断尝试。但是,如何在海外市场的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实力与品牌形象,如何通过新兴市场的发展过渡到发达市场的突破,如何在目前有利的世界经济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海外并购,都是中国汽车本土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亲身的实践者,许多来自汽车企业一线的两会代表将会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第八,不同所有制汽车企业的发展与融合。

中国的汽车产业中,民营汽车企业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中国的许多政策往往只与国有汽车企业相关,民营汽车企业的地位也与国有汽车企业有很大差距。就像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所说,民企与国企相比,斗则民输,合则共赢。特别是未来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建立,肯定不能忽略民营汽车企业的存在。

那么,未来的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合,是要强调国有所有制的强势,让国有汽车企业来主导未来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发展?还是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准,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处于同等待遇与起跑线上,甚至允许民营汽车企业为主导来兼并国有汽车企业?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迟早都要遭遇的问题。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两会代表,在两会中必然要就这些问题提出某些设想。而这个问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篇:边栏新闻
下篇:中国汽配用品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在沪成立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