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我们下决心请来专业的咨询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管理结构做出诊断和建议。”薛锦达介绍说,调整的重点,就是充分放权各工厂,改变过去“层层上报、事事审批”的习惯。“一开始,很多干部员工很不习惯。”别的不说,调整中有些部门要撤销怎么办?对此,决策层态度坚定:“这个问题不能含糊,不能留就不留,考虑那么多,调整就没法成功。”2011年,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书制度在纳铁福各“经营体”内全面推进,适应新生产格局的多区域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落实。
“不含糊”的结构调整,带来的是令人惊讶的“纳铁福速度”。这一点,长春市市长崔杰印象深刻。2010年纳铁福长春工厂项目启动时,长春方面的期望是两年内投产。2011年10月,当崔杰一行到长春工厂视察时,一座现代化样板工厂已经开始运行,他忍不住惊叹:“没想到纳铁福速度这么快,而且做得这么好。”在长春工厂,每天的生产任务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千里之外的其他工厂同步协调规划,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产品结构的升级铺平了道路。
持续改进 卓越现场
“卓越企业来自卓越生产,卓越生产来自卓越现场”,纳铁福对精益生产有着完美主义式的执着。如果观察一个纳铁福现场员工的工作,就会发现:
开班前,各生产线首先在各线长组织下进行LESSON LEARNED 3分钟班前会,回顾操作范例和常见错误;
紧接着,大家会走过彩色的“质量安全门”和“质量阀”,那上面有各自的亲笔签字承诺:质量是生命的通道。每次在“质量安全门”下通过,无声的质量安全警钟就会敲响;
操作中,大家会时刻警惕,因为下一个零件就有可能是管理者故意放入的“问题零件”,不过一般他不会上当——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钓鱼式”提醒,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休息时,如果他是位新员工,他会翻出《新员工培训护照》口袋书——这是专门为新员工准备的。据统计,90%的质量风险来自新员工——他会认真学习口袋书上的操作要点,然后看看一旁的“新秀墙”,暗暗希望自己的照片能登上“状元榜”;
按照日程,他可能会是今天的“副线长”,这将增加不少工作量,他得学着用一个线长的思路来观察同事们的操作,解决一个问题,继续发现下一个……
事实上,仅装配车间,现场管理措施就有22项。另一方面,纳铁福多年坚持QC(全面质量改进)活动,通过“立项、实施、评价、成果发布、项目奖励”的规范流程,给员工们持续改进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TIGUAN总成防尘罩收口、降低UF3700I球笼磨削不良品率……2011年,近20项QC项目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年复一年、积少成多,正是在这种全方位、渗透式的持续改进中,纳铁福一步步向“卓越现场”迈进。2011年,纳铁福装配车间做到了质量问题“零抱怨”,安全事故“零发生”,获得“2011年上海市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五星级现场”称号。谈到纳铁福的现场管理,薛锦达不无自豪:“同样的设备,我们就能比别人效率更高、问题更少,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凝聚人才 全员参与
“追求卓越”的文化,要由卓越的人才来营造。对纳铁福而言,人才的培养是公司最重要、最持久的一项工程——“125”工程。它的具体内容是:培养100位懂管理、会经营的经历人才;培养200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培养500位生产现场管理带头人。管理、技术、生产现场,这就是纳铁福的“人才金字塔”。
2011年,“125”工程继续推进。在100位经历人才的培养中,纳铁福注重的是视角和意识。中层干部被要求参加财务、信息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培训。“这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我们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事有认识,不必精通,但要有个概念。”薛锦达说。此外,部分经理被送到GKN总部培训,而有潜质的大学生会被提升为见习经理,通过这些方式达到专业和管理素养的双重提高。
技术人才的培养,纳铁福是以技术中心的建设为载体的。去年,技术中心海外培训33人次,国内培训717人次。技术提升不会立竿见影,但为了留住人才,纳铁福对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厚的激励待遇。技术中心的硬件设施坚持高标准,去年,劳动局干部视察时曾开玩笑说,“你们纳铁福的技术中心像宾馆一样。”另一方面,技术人才的激励和待遇也坚持高标准。公司对关键位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中高级技术人员可获得与同级经理一样的报酬和激励。此外,纳铁福每年都会进行技术项目揭牌,以项目为激励,鼓励技术人员攻关难题。2011年,30多项揭牌项目完成,有效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企业的技术能力。
500位生产现场管理带头人队伍的建设,纳铁福推行的是ILUO技能评价体系:I表示需要或正在培训、L表示已培训并基本掌握日常工作、U表示能熟练进行工装调整、O表示能培训他人。通过这套动态体系,逐渐培养出有能力的现场骨干。另一方面,对于一线的好苗子,纳铁福着重培养,2011年,有79人参加了全脱产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了员工的思想、技能和管理素质。
百年树人。纳铁福深知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如何提高员工素质,“聚人才、转观念”,已经成为党委和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纳铁福积极推动合理化建议活动,把公司的每个人都融入公司的卓越建设中去。2011年,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加紧调整、加快建设、加强控制”立功竞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15000多条,实施率86.73%。近两年来,95%以上员工参与到合理化建议当中,节约和创造绩效近亿元,员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纳铁福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孙玉玲说,“党的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只有把每个员工都‘拖’进公司的发展中来,党组织的力量才能体现。”
2012年,纳铁福提出新项目150多项,启动38项;2012年,纳铁福力争将技术中心从上海市级提升至国家级;2012年初,纳铁福召开供应商大会,向供应商们阐述了纳铁福的未来愿景。“秉承精益,追求卓越,成为国际一流的传动系统供应商”,纳铁福正酝酿着新一轮的产品延伸,从单一的传动轴,转向多产品组成的传动系统。
这将是纳铁福的新起点。事实上,明年正是纳铁福合资经营25周年,而新一轮50年合资经营即将开始。在2012年,纳铁福将继续推进“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围绕上汽“三转”工作主题,优化结构谋长远,优化体系促稳健和优化运行提效益,为成为一个百年卓越企业而继续奋斗。(实习生 肖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