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消协曾多次参与汽车“三包”责任规定修订工作的专家认为,日前,宜兴消费者胜诉说明汽车三包出台时机日趋成熟,“已经到了该实施的时候”。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虽然汽车三包短期内会对厂商带来一定影响,但阵痛期后则将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相关法律出台后,同期市场回收更换汽车数量大幅攀升,汽车制造企业蒙受损失,但随后更多企业将重点放到了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塑造上,倒逼美国汽车产业提升发展,铸就了福特、通用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世界汽车品牌。
公众期待的汽车三包规定出台在望,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历经修改的条款明确了向消费者靠拢的价值取向,但可操作性仍显不够,宜从细节处入手加以完善,同时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维权观。
汽车“三包”在考验经营者诚意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素养提出了更多挑战。“公众对维权的理解有时是片面的,甚至产生过度维权。比如,翻车造成重大伤亡,消费者往往咬定车辆安全性不佳,却忽视了自身安全驾驶意识,并将极端情况与日常使用混淆起来。”江苏众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春认为,完善的法治环境需要智慧的立法者,也离不开理性的守法者,树立社会公众汽车消费过程中的科学权益观必要而紧迫。(苏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