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2/pc20250213f8355626339242cfbb0fa02206df4a83.jpg
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汽车1850.5万辆,增长率从2009、2010年的45.5%、32.4%骤降至2.5%,且近10年来首次低于全球当年的平均增长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2/19/024951.html

等待处理…

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再也不能靠猜了

作者 天柱
2012/2/19

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汽车1850.5万辆,增长率从2009、2010年的45.5%、32.4%骤降至2.5%,且近10年来首次低于全球当年的平均增长率5.3%。在历经全球金融危机时,2011年中国经济在总体上率先转好,但中国汽车工业年增长率却低于全球平均值,这个反差使中国汽车市场愈发变得捉摸不定。

1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销售量从2001年237.1万辆剧增到2011年1850.5万辆,综合年平均增长率为22.8%。但逐一观察每年的实际增长率会发现,除2006、2007两年的25.3%、21.8%与平均增长率较为接近外,其余年份都呈在平均值上下大幅度波动状态。而且不论当年的增长率是高或是低,每年年底的实际结果与年初的预测均大相径庭,凡公开发布预测数据者,无一幸免。

中国汽车市场该如何预测,汽车业界不断在探索。在2004年增长率为15.5%时,业内曾经风行我国汽车工业年增长率是当年GDP增长率2倍的说法,不幸的是,2006年以后没有一个年份的数据符合这一结论,此说法自然销声匿迹。去年出现了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可以达到3亿辆,而我国现有汽车保有量在1亿辆左右,因此我国汽车市场还可以快速增长10年的推测。当头一棒的是,2011年的2.5%不能算是快速吧。

以保有量来预测的还有我国汽车极限保有量最高可达5亿辆,因而我国汽车年销售量最高可有4000万辆的观点。今年2月上旬,J.D.Power研究人员认为:到2018年中国轻型车(Light Vehicle,指最大的总质量为6吨以下的车辆,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500万辆,仿佛为上述说法提供了佐证。遗憾的是,做出这些结论的理由依然是“宏观市场环境得到改善、供需更加协调一致、有效的新产品营销活动和信贷资金的增长”及“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一类对任何产品似乎都可适用的定性分析,并无定量的数据分析作支撑。

我国汽车工业10年来销售量的历史统计数据证明,任何非实证性的结论或简单类比得出的推论都既不符合过去1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客观反映今后10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正是因为往年年初的预测都落了空,去年来又出现了中国汽车市场是政策市场的说法,而近3年的大起大落恰恰是政策进入和退出的年份。如果我国汽车市场真是由政策主导的,而政策的实施是无可预知的,那么今后10年我国汽车市场便无从预测,汽车企业也就无法规划,整个汽车行业将无所适从。

基于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等客观条件,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毋庸置疑的。但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供应总量的限制、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都是制约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因素。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的矛盾尚无解决良策,城市空气中PM2.5监测数据偏高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议论又起,这对汽车工业肯定不是好消息。从汽车保有量或千人汽车拥有量这两个指标出发来研究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只是我国各地区地理地貌状况、人口分布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建设格局差别甚大,数据收集和定量汇总分析的工作量极大,只有也只能由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来主持才可完成这项工作。

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10年的预测,不能再是“盲人摸象”式的猜测,我国汽车行业总体发展速度究竟多少是合适的,汽车企业哪个时间节点投资扩大产能是恰当的,总得依赖行业内对未来市场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数量判断,总不能靠年复一年的“竞猜”来度日。

从我国汽车工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汽车市场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符合实际、有数据分析支撑的定量预测,以便于整个行业和各个企业进行中长期规划,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上篇:油价咋又不哼不哈地涨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