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汽车城不拘—格引进人才,构筑平台培养人才,优化环境使用人才,正在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2009年6月,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立,成为安亭实践国家“优秀计划”的载体。截至目前,安亭已引进12位入选国家“优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汽车城建设贡献力量。近日,记者专访了国家“优秀计划”入选专家、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部总监唐振兴。
“我有一颗中国心”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唐振兴到美国肯塔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工作10余年。他在电机和电力电子,能源存储、高压能量传送和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深的技术造诣,多次担任相关国际会议的分委主席、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以及美国底特律华人工程师协会主席,是该领域内世界知名的专家。
尽管在美国的工作一帆风顺,生活条件也很优越,但博振兴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丝怅惘。离开祖国20余年,他的游子情思日益浓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起步,想要回到祖国大干一场的念头也与日俱增。2008年,他从朋友处得知上汽集团招聘海外人才的信息后,毅然决定回国,加入上汽技术中心下属的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投身祖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事业。
“我们每个海外游子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技术,我想把我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回报给祖国。”博振兴诚挚地表示。
让新能源汽车驰骋上路
2009年,上汽集团作出了开发纯电动汽车的重大决策,唐振兴被任命为捷能公司负责EP11项目的总工程师。项目开发时间紧、任务重,从成立之初的展示车(show car)到杂合车(mule car),再到世博展车,整车造型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动力系统的布置方案更是颠覆性的改变,空间更小、安装要求更高、布置环境更复杂。为此,博振兴与部门员工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找到解决方案。在调试的关键时期,他全程跟踪,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保证了世博展车在短短两个月内顺利完成组装、调试和交付使用,同时在世博国家电网馆顺利展出。
目前,博振兴主要负责上汽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荣威550插电强混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电机、电力电子、高压线束等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开发工作。其中,前者已于去年4月投产,后两者也将在今年分别进入投产和量产阶段。
“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国家能实现新能源汽车量产,那肯定是中国。”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博振兴充满信心。无论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是众多企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现有汽车技术的预测可发展性和相关矿产资源储备,都将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充分发挥汽车城影响力”
“汽车城建设开创了很多新的路径和方法,如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等,可以说从整个布局上推动了行业发展。”博振兴表示。
2011年年初,上海国际汽车城被认定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博振兴深受鼓舞:“这个示范区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为我们提供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用数据,从而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来看、来开新能源汽车,使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
此外,博振兴还希望汽车城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为攻克国外的核心技术壁垒贡献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汽车城牵头成立研究院,联系安亭的各家企业,将各个领域的专家汇聚到一起,搭建技术研讨平台,攻克国外技术壁垒,让汽车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摇篮,为中国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李维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