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和提升技术能力,国内车企在去年加快了海外收购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约有10多家国内车企进行了海外收购。这些收购案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在去年的收购案中,被收购的德国企业就占了近1/3。二是,收购方出现“熟面孔”,华翔集团继2010年后,去年再次入围“收购榜单”。三是,被收购方综合实力普遍较强。
去年中方在德语区收购案增长一倍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对收购德国零部件企业的兴趣较大,仅在德语区的收购案例就增长了一倍以上。2011年4月13日,来自国内的民营企业再次试水海外,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Preh GmbH(以下简称“Preh”)公司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均胜将收购后者大部分股权。同时,双方还将合作建立全球公司,而这家全球公司的市值将达5亿欧元。
据悉,此次被均胜集团收购的Preh是一家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驾驶员控制系统、电控单元(ECU)和传感器等领域颇有建树,此次收购Preh公司后,均胜集团在产品研发技术、营运水平、欧美销售渠道等各方面获得快速提升,将德国汽车电子的领先技术应用于国内市场,并迅速切入国内汽车电子前装市场。这将改变我国汽车电子领域国外零部件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主流市场的影响力。
除均胜外,去年,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以6800多万欧元完成对德国萨固密集团的收购,收购了其1.5亿欧元以上的资产和2.3亿多欧元金融债务。德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凯世曼也被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信戴卡收归囊中。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相关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市场已占德整车企业全球利润的一大部分,德企业不愿在中国市场的利益受损,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为已由反对转为默认,这也为收购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收购方出现“熟面孔”
在去年中国车企海外收购中,出现了“熟面孔”。2011年12月31日,宁波华翔集团与美国北方刻印公司进行股权交割,完成对其100%股权的收购。华翔集团子公司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这起收购。据悉,收购后,宁波劳伦斯将分别在美国和英国成立控股公司对收购项目进行整合管理,同时在中国建立新的工厂生产豪华车用铝合金装饰件,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寻找商机。
这已是宁波华翔的第三次收购,前两次收购分别发生在2006年和2010年。虽然刚开始的收购并不顺利,甚至一度出现亏损,但这并未阻挡公司海外收购的步伐。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表示,企业朝高端市场发展,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要加快速度发展并壮大企业,收购是必经之路。
中国车企频繁进行海外收购,显示了它们迫切希望收购能带来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和提升实力的契机,尤其是民营企业。
被收购车企综合实力较强
另外,从去年被中国车企收购的海外零部件企业中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综合实力均不俗。被均胜收购的Preh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拥有众多专利,宝马iDrive和奥迪MMI系统多项重要技术专利都归该企业拥有。而被华翔收购的美国北方刻印公司,为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用铝合金装饰件供应商,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用品和铝制铭牌标牌等3类产品,客户包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奔驰等欧美大部分知名汽车制造商。从前年的德赛收购西门子VDO,到去年国内车企收购的这些实力较强的海外零部件企业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具备了海外收购的实力。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七成汽车网民支持中国车企海外收购,他们认为中国车企海外收购的最大机会是技术提升。不过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相关人士指出,海外收购案的成功率不到30%,他提醒国内车企切勿盲目跟风,应谨慎考虑,同时在收购后进行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