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兰CRF“中国杰出雇主2012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再次获得“中国杰出雇主”称号。据悉,这已是上海大众连续第6次获得该项殊荣,在国内汽车企业中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长期以来,上海大众秉承“造车亦育人”的理念,以创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了较高的员工满意度,使企业成为员工不断成长的舞台。
“呼吸机制”与“灵活用工”
上海大众能连续荣厩“杰出雇主”殊荣,离不开领先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上海大众也在不断创新,首推其独特的“呼吸机制”。即当市场需求增长的时候,上海大众通过增加产量、班次、周工作日,乃至吸纳新员工等“吸”的方式缓解用工压力、提升产量;而当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公司则通过一系列“呼出”的方式进行用工的错峰调整。
与“呼吸机制”一脉相承的还有“灵活用工”制度。对于技术管理以及生产专家类员工,上海大众为他们设定了每天6小时的核心到岗时间,另有两小时员工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在弹性时间内,员工可以根据工作和任务的要求调整上下班时间。而针对技术生产工人、直接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人员,上海大众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并为每位员工的工作设立了“时间账户”。只要员工的“时间账户”达到一定的上下限,其收入就能保持平衡,员工的生活稳定性因此而大大增加。
实现人的价值
上海大众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独具匠心地设计了3条发展道路,打破了一些企业人才发展的单一模式,形成了上海大众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以帮助员工在企业内部真正实现价值。
“3条道路”,即技能道路、管理道路与专家道路,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对于技术类员工来说,专家道路和管理道路都是可能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产品工程部车身工程分部的管理工程师卢嘉深有体会。他在加入上海大众后多次参与了重点车型的开发项目,令他受益最多的是公司鼓励普通的技术员工在项目交流会上直接向高层汇报情况,在他看来,“这有助于企业高层掌握基层的实时业务情况,也锻炼了我们的视野,增添了自信。”尊重企业与员工的双向选择,让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这是上海大众培养多层次、全方位人才的关键所在。
此外,上海大众还实行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跟踪管理制度。这套体系标准的形成是根据各部门的人事需求,建立一个理论上的标杆型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模型,通过将各员工能力水平与标杆员工进行百分比核算,能有效地测算出该部门实际能发挥效用的劳动力数量,同时,这也是后续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和招聘工作的参考依据。
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谈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竞争和压力也会随之进一步增大。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我们将开始新一轮的创业之路。而要取得创业成功,产品力、营销力和自主开发能力是关键。”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工作,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基本根源。上海大众所采用的是一种雇主与雇员双赢的人力资源模式,作为一个连续六年的“杰出雇主”,上海大众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创新进取和乐于合作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