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陈志鑫认为,当前自主品牌事业仍处于奠基阶段。比销量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中高端的定位为市场所接受,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目前,荣威品牌的知名度已经超过91%,跨入了知名度第二梯队。荣威品牌“品位、科技、实现”与MG品牌“发现你的不同”的品牌差异化形象逐步清晰。在品牌溢价能力方面也已接近或超过部分国内合资品牌水平。
在体系建设上,上汽自主品牌的第一个五年吸收和借鉴了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方式,顺利地从无到有在中国汽车市场初步站稳了脚跟。但在“十二五”开局之际,若继续沿用合资公司模式,那么自主品牌发展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上汽自主品牌必须坚持走具有上汽自主特色发展道路,求新求变已刻不容缓。目前,乘用车公司正在积极探索“两头驱动”的创新价值链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把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效地推广到业务链的各个环节上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并通过创新模式加快业务链响应速度,平台化、系统性地降低物料成本以及质量体系能级的全面提升。
作为整个业务链的龙头和最终环节,营销系统将成为此次创新工作的“两头”之一。由于品牌先天优势及长期积累,且中国消费者本身对“洋品牌”的青睐,因此合资企业的营销手段对自主品牌而言,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自主品牌必须将营销过程中的产品信息收集、竞争对手比较、市场推广、潜在消费者挖掘、试乘试驾、客户跟踪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做深、做细、做精。同时,我们应该发挥自主品牌自主决定权大、更加灵活的特点,通过“宅捷修”、东方CJ电视售车等一系列差异化服务,在营销模式、过程、传播方式、渠道、服务等各方面谋求创新。
采购系统则是此次创新工作的另一头。采购模式的创新需要由内而外开展。先从自身做起,提高采购员个人能力,尤其是成本分析能力。同时,强调公司内部的目标成本导向,协同各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目标成本,并以此开展业务工作。通过改变现有的合作模式,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渠道,从而将“低成本”和“高性价比”观念传递到各部门和供应商中去。在新的采购模式下,上海汽车力争带动业内供应商,加强“性价比”观念,引导业内供应商有意识开发低成本项目。
陈志鑫强调,自主品牌建设是上汽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上汽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重要载体。自主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是现阶段每个自主品牌建设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市场上巨大的竞争压力,乘用车公司依然坚信上汽拥有打造自主品牌的最好时机、强大实力和坚定信念,有信心把上汽自主品牌建设成为2015年实现年销量突破7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拥有强势品牌、全系列产品覆盖、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整车企业,以差异化竞争优势、可靠的质量口碑、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跻身国内主流汽车厂商,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