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上海国际汽车城“十二五”发展战略出台,对汽车城过去10年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十二五”期间汽车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过去10年汽车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更看到了未来汽车城发展的宏伟蓝图。
10年建设硕果累累
上海国际汽车城自2001年启动建设以来,着力推动全市各类资源向汽车城集聚,推进一批骨干功能性项目落户安亭,汽车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一批发挥支撑作用的功能性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一个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汽车研发和汽车文化、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汽车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目前,上海国际汽车城已拥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137家,产品涉及汽车发动机、底盘、车架、车身、安全系统、电子电器、汽车玻璃和汽车内饰等十五大类。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安亭产业基地。汽车城轿车制造、销售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在全国五大汽车城中位列前茅。
“三大研发平台”的搭建为产业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10年来,汽车城积极吸引国际一流的汽车研发企业和机构入驻,搭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企业自主研发平台。在汽车城及周边区域内,已建成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等三大汽车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汽车技术研发中心26家,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检测检验能力。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已实质性启动。汽车城不断提升原有汽车整车制造竞争力,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建设2009年正式启动,上汽集团等单位的多个项目已明确落户,项目涉及纯电动整车、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等领域,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进展。
汽车城功能性项目已基本建成,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10年来,已完成固定资产和各类项目建设投资超过700亿元。上海国际赛车场、汽车博物馆、汽车会展中心、轨交11号线安亭支线、曹安路墨玉路下立交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以安亭新镇一期地块、高尔夫别墅、莱英郡为代表的汽车城高品质居住社区先后建成;东方肝胆医院安亭新院开工建设,区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具有汽车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逐步形成。汽车贸易核心区围绕贸易、会展和休闲等功能开发建设。至去年底,汽车贸易展示街建成30余个汽车主题景点;17家汽车销售机构入驻汽车城;2010年整车销售101.8万辆。10年来,共举办各类展会和活动200余次,吸引100多万人次参观。以F1中国大奖赛和汽车文化之旅欢乐周为代表的一批汽车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公众踊跃参与。
未来5年目标清晰
“十二五”期间,汽车城安亭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汽车嘉定”和“一核两翼”发展战略,以推进汽车研发、设计为抓手,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聚焦汽车城核心区建设为突破,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营造城市独特魅力,加快汽车城产城融合;力争经过5年发展,把上海国际汽车城初步建设成为汽车产业链完整、引领中国汽车设计、研发和创新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辐射功能和国际影响力、适宜人居的现代化汽车城。
未来5年,上海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发挥汽车制造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汽车研发、设计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培育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及地面交通产业链,基本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汽车城;进一步推进汽车城核心区的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不断培育汽车文化氛围,初步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具有高端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汽车城。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末实现增加值338亿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汽车研发、设计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汽车城主城区初步建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重大项目值得期待
建设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奇瑞电动车整车项目、海能新能源汽车电控项目、上海汽车电驱动项目、恒动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精进电机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效应。
建设以电动汽车国际示范为特色的低碳城市实践示范区——着力推进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到“十二五”期末,推动嘉定区新能源汽车示范规模达到万辆级规模。推进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全面打造适合电动汽车示范的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居民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城核心区率先启动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使用、绿色生活为特色的低碳城市实践示范区建设。
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设计研发港”——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6万平方米通用型研发用房和配套服务用房建设。以上海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重点落实航盛电子、重庆超力、亚拓易驰等一批从事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样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的各类独立研发企业入驻,形成从概念到样车的研发产业链集聚,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研发设计园区。
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着力推进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规划建设占地300亩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重点落实汽车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地面交通装备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南车株机轨道车辆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地面交通产业研发集群,重点发展智能交通相关的软件及物联网研发、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汽车城多元化产业体系。
初步建成新的城市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以墨玉路和曹安路十字交叉口为核心的新的城市标志性区域。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商务楼宇、大型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以及与交通枢纽相匹配的大型居住社区,完成约70万平方米的开发总量。轨交11号线安亭站周边10万平方米综合性商业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力争使一个凸显汽车文化,服务安亭、花桥及嘉定、青浦地区50万人口的汽车城中央商务区初步显现,成为上海与江苏之间省际合作发展的最佳实践区和示范区。
推进轨交站点周边区域联动开发——以促成轨道交通14号线沿曹安路延伸为抓手,在汽车城核心区形成沿曹安路分布的“一主、一副、三片区”格局。完成11号线相关站点的综合性商业大平台建设。以浦东碧云国际社区为标杆,完成嘉亭荟二期、瑞仕花园、安亭新镇1期东地块等混合型宜居社区开发建设和配套教育、卫生设施的配套开发。先期启动14号线黄渡站周边区域的详细规划并适度开发。
完善核心区综合交通体系——在“十二五”期间,汽车城核心区将采取高密度的路网形式,改善部分地段的交通线形。争取在核心区内新增横向道路;加强核心区与花桥道路网对接,实现墨玉南路与绿地大道,博园路与河滨路对接;加强核心区与嘉定新城对接,实现于田南路穿越铁路向北延伸;围绕轨交11号线和沪宁城际铁路,合理配置常规公交线路与站点,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