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pc20250427e1b50182e5524adfbc0ae0fc118433ab.jpg
今年成都车展在没有“全球汽车论坛”支撑、诺贝尔经济学家捧场以及雷人的预测,照样办得火爆,人气旺盛,证明需求是硬道理。来自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1-10/02/027028.html

等待处理…

成都车展:喧嚣和华丽的汽车卖场

作者 彦月
2011/10/2

今年成都车展在没有“全球汽车论坛”支撑、诺贝尔经济学家捧场以及雷人的预测,照样办得火爆,人气旺盛,证明需求是硬道理。来自全国的汽车厂商和媒体蜂拥而至,有的甚至从法兰克福车展直接转机赶赴成都车展,连过家门都不顾。

“一路向西”,成了厂商和媒体不约而同的目标。借用某网站的题花形容,成都车展现在成了汽车“蜀风流”的擂台。

没有主题的车展

此次成都车展的主题是什么?

记者在展会新闻中心询问了再三还是提供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介绍资料。相关人员也不清楚。最后工作人员递上一本媒体手册和参展会刊说,这就是新闻资料。翻阅了半天还是找不到有关展会主题的片言只语,满眼都是广告类的自我介绍。

媒体证上写着,“绿色、科技、乐驾成都。”我问主办单位,这就是此次车展的主题?没人对此作出解释,上网查找也没有。这就费解了,一个在中国排行第四的国际车展仅凭媒体手册和会刊就算是车展的新闻资料?显然,这很难说得过去。

事实上,成都车展是个没有主题的车展,除了喧嚣的场面之外,各路汽车诸侯都还是把成都车展当作了 “卖场”。尽管厂商都在说,成都是进军西南的桥头堡,但花功夫在车展上的不多,炒冷饭的不少,新车型不多,几乎没有见到厂商的头面人物露脸,多数都是负责市场的主管在应付场面。有的甚至新闻发布会一结束就开溜了,不见踪影。记者观察到,即便是所谓的新车发布,也都是改款和改进车型,原创车型和概念车很少。虽然豪华车系都按京沪车展标准布展,规模也没有缩小,要求也没有降低,但事实上只是表明一种姿态,相当于豪华阵容的路演,不失气势,博人眼球。有的还动用大牌明星前来捧场,制造轰动效果。相对而言,自主品牌也不甘示弱,展示的水平并不比合资品牌逊色,不但注重展台布置,也开始树立形象,邀请媒体捧场,主动对外传播。

扩市场去西部

成都车展是一个被释放和稀释的“卖场”。5年前的这个印象至今都不曾在根本上改变,只是车展的规模和展示的硬件上发生了变化。这要有赖于中国汽车市场中心的梯度转移,成都车展的区位才有所提升。但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以成都为二三线市场的战略要地谁也不甘小觑。

“要充量、扩市场去西部。”当下汽车厂商把市场战略下沉到中西部地区已是共识。过去是自主品牌的传统市场,现在成了合资品牌下沉的战略市场,并成为做大市场基盘首战之地。5年前,成都的私家车还是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为主,如今,成都街头廉价小车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中高级车开始多起来了,城市拥堵也开始出现。有关统计显示,现在成都私家车名列全国第三,汽车消费档次也在大幅提升。

在这方面成都人觉得很自豪。他们说,现在成都豪华车上升势头在全国排名很靠前,这里有休闲天堂之称。我也注意到,入夜时分,各大酒楼茶馆和养生休闲娱乐的街区,门庭若市,满街豪车,壮观至极,叹为观止。来自豪车经销商提供的资料显示,成都是劳斯莱斯、辉腾、保时捷、路虎等高端豪华车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传统豪华车奔驰、宝马、奥迪走量的新型市场。而像英菲尼迪、讴歌、雷克萨斯、沃尔沃等豪华车也都纷纷挤入这一市场,拥有了不俗的认知度。在沿机场高速路的两旁挤满了汽车专卖店,鳞次栉比,绵延几公里,这里可以找到国内外各大汽车品牌。对此现象,业界评价成都是最具包容性市场,也是开放度最大的市场,更是最火的市场。

有人说,“成都汽车消费层次在提升,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亦与消费眼界发生变化有关。”成都的经销商也承认,这几年各种汽车品牌在成都宣传和营销活动的密度与力度在拉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汽车消费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每年的成都车展对当地人来说,就是了解汽车的最好机会。

华丽的汽车卖场

我随机做了调查,一位出租司机说,车展与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但值得一看,毕竟有些还是很稀奇的,平时很少见。而年轻人则趋之若鹜,当作了时尚和追风的娱乐。在不少成都人看来,车展就是卖车的一种方式,这与展销区别不大。

“每次参加车展总能卖出几十辆车。” 一位厂商坦言相告,成都车展说白了就是展销会,你瞧,不论哪家展台都在卖车。由此证明成都人没有说错,车展就是卖场。其实近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关注车展,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变相的营销手段。某日系厂商负责车展的经理告诉我,他每年要参加近30场全国大大小小车展,最大的成果就是通过车展卖出不少车,最高达到2000辆左右。他说,现在领导把参加车展卖出多少车也列入了个人考核指标之内。

然而,在此次车展上唯一能够找到的亮点就是由主流媒体联盟与汽车厂商参加的“汽车圆桌论坛”,对“一路向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众多发言中,除了对市场的期待外,鲜见有建设性的高论,就像见到成都拔地而起的高楼,大片土地被开发,变成金融街和创意园那样,竭泽而渔的华丽转身,却掩饰不住捉襟见肘的顾此失彼所带来的忧患令人不安。

其实,衡量一个车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一定信息量(技术、产品、市场及行情的发布)和内容(专业交流与行业走势研讨等)的支撑,才会受到好评,产生影响力。像日内瓦车展为何办得有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关键是办展有明确的主题,动机单纯,操作公正,参展有益,善于提出行业关注的热点,征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倡导符合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修正或维护产业的发展方向等。

相比较而言,在办展的指导思想方面国内车展不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上也很难恭维,其专业化和职业水准还有待努力和提升。如成都车展除了区位优势有吸引力,在信息和内容的提供上很有限,服务业远不如北上广,整个车展就像个华丽的商场,到处可以看到促销的信息和推销的兑奖点,热闹的景象就像个大卖场,反映了汽车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并没有因汽车市场中心的转移而改变多少,残酷的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走到了对资源的掠夺和文化的摧残。事实上,享有“最有幸福感的成都”已经遭受来自“大城市病”的同样威胁,过度开发已经打破了昔日成都人的宁静和安逸,堵车和房价及物价等,也开始闹心。我想,成都车展在收获市场效益的同时更要从提升办展质量和内容上提升一步,否则就难以摆脱车展变卖场的诟病,也难以树立起自己的车展品牌形象。

上篇:没有了
下篇:打动崔永元的广告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