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平台,学会方法,带领团队,结交朋友”,这是2010年“上汽先进职工小家”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分工会建家工作的真实写照。
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的生产线,主要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技术,这里是上汽首批生产特区之一。近年来,车间的人员状况变动较大,劳务派遣制员工占60%,3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75%。如何凝聚好这支有一定流动性的年轻队伍,保持车间、企业的长久竞争力,这对车间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挥舞台。
用好一个平台
车间工会是员工的小“家”,也是车间员工学习技能、共同提高的平台。车间工会在建家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员工实现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工会积极为员工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车间员工中,劳务派遣制员工占绝大多数,工作主动性较高,但缺乏技能和经验,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每天又重复着老问题,对于新问题,新的加工上的经验,员工可通过这个平台加以发布。对于重复问题,也可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分工会还为员工搭建了岗位技能学习的平台,请上汽培训中心的专家针对他们的特点量身定做一些技能方面的专修课程,另外,还邀请车间的现场工程师,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疑点,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水平。
学会一种方法
新的员工队伍结构下,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流动性,给车间管理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分工会意识到,只有运用好的方法,才会有好的结果。总结这些年的经验,这个好的方法就是: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行感人。
车间曾多次召开派遣制员工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仅去年,车间班组就召开了6次的派遣制员工的座谈会、3次问卷调研,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尤其在劳务工加入工会的工作中,车间分工会耐心细致地倾听他们的建议,搭建平台。他们的踊跃加入,正是对分工会工作的肯定。
带领一个团队
一个人的成功是小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大成功。近年来,为了让这个团队有更大的竞争力,工会为劳务派遣员工提供了更多技能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转变为有技能的数控机床等级工。针对派遣制员工技能水平低下的问题,车间和班组在培训部支持下,开设技能等级班,挑选优秀的员工参加,给他们成长以空间和机会,总计有21名一线劳务工参加了技能培训。
另外,在公司举办的班组长拓展训练和各种技能比赛中,各班组积极展现团队力量,勇夺佳绩,让员工感受到了团队的成功是个人成功的摇篮。
结交一群朋友
党员和派遣制员工结对交朋友,是近年车间工会工作的又一亮点。
结合车间党员先锋号活动,分工会党员结合车间支部提出的要求,从关心身边的派遣制员工做起,将党员先锋号活动和分工会的主题活动相结合。车间的17名党员,每一位都和一名派遣制员工结对,有的在技能上给予指导,有的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做到活动有目标,结对有结果。通过这一党员和派遣制员工结对的平台,使员工之间的关系变近了,地域隔阂变小了,交流的话题变多了。“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在结合企业文化的推进活动中,员工的爱厂敬业的精神不断提升,真正体现了“企业是我家,用心来耕耘”的核心价值观。(姚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