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上海大众五厂)获悉,该厂总装车间维修股员工刘争国在德国大众“全球最佳学徒”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球最佳学徒”称号。获此殊荣,这名参加工作仅半年多的小伙子高兴地握着师傅王蜀予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师傅的培养,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刘争国来自苏北农村,2010年年底,临近大学毕业的他,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上海大众五厂的实习机会。一进工厂大门,刘争国就被上海大众先进的设备、超大的规模折服,并暗下决心要在这个汽车制造“巨人”里干出一番作为。今年7月,刘争国顺利与上海大众五厂签订合同,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1年,作为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大众各级工会为高素质员工成长搭建了各种平台,刚刚成立的上海大众五厂也制订了“一对一帮扶”计划。刘争国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他在大学里当过班长、学生会干部和助理班主任,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自信、乐观、敢于挑战,还是一名预备党员。这是一棵好“苗”。于是,车间安排了在总装工艺上有不凡造诣的上海大众专家王蜀予与他结成对子,在思想、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
在结对过程中,师傅王蜀予付出了大量的耐心和爱心,为刘争国等新员工不厌其烦地讲解工艺和原理,手把手教导操作流程,直到教会为止。车间则为新员工提供了KUKA机器人、profibus通信技术、电气图纸识图、安全继电器使用等课程,为刘争国安排了去上海大众一厂、四厂实地培训的机会。
而刘争国也把动力转化为行动,如饥似渴地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识新设备,结识新朋友,认真聆听,独立思考。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刘争国的进步非常明显,不但对自己负责的加液设备有了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还能独立分析和判断设备常见故障。一次,整车线某检测段发生故障,刘争国及时发现其主要原因为电机轴与检测挡板连接松动,从而导致挡板到位后受惯性冲击反弹离开标准位置。于是,他大胆提出采用传感器提前触发来减小惯性的方案,从而解决了故障报警问题。
鉴于刘争国的出色表现,经层层推荐、路路竞选,他终于在这次德国大众的评选中获得了“全球最佳学徒”的称号。
据悉,上海大众五厂以创建精益工厂、标杆工厂为目标,而这离不开一支素质出众、技能高超的员工队伍。“一对一帮扶”活动,正是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刘争国同样幸运的,还有一批刚进工厂不久的新员工,他们在带教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勤学苦练,正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成为工厂的主力军,成为流水线上不可或缺的技术和生产骨干。(记者 陶牡丹 通讯员 孙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