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持续增强,汽车金融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内证券市场行情疲软……然而,上汽财务公司紧紧围绕上汽“三创”主题,紧贴上汽整车发展主业,开拓创新,逆势而上,在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6%的基础上,今年1-6月净利润同比又增长82%,实现了该公司年度计划的86%,成为上汽服务贸易业务板块中一个最大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全年净利润将再创新高。在日前举行的上汽财务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上,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在听取了财务公司总经理沈根伟的上半年工作汇报后,欣喜地赞叹道:“稳健加创新,就是可持续发展。”
转型发展,赢得“第一桶金”
上汽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在确保整个产业链高效、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大汽车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服务贸易企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从而使服务贸易产业的经营收入比例不断提升。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企改革风起云涌。1994年5月,上汽财务公司正式成立。创建初期,该公司抓住上汽集团所属企业因桑塔纳轿车国产化亟需技改贷款而银行无法充分提供的良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为上汽集团所属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从而在助推上汽集团主业发展的同时,为公司赢得了第一桶金。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外资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技改贷款不再是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上汽集团绝大多数企业也先后通过合资合作,引进了资金和技术,合资企业充裕的自有资金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使其贷款需求大为减少,而且还竞相成为各大中、外资银行业务争夺的对象。上汽财务公司的贷款不再是“香饽饽”了,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
如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上汽集团主业提供金融支持?上汽财务在不断思考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确立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即“在为集团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求得自身最大发展空间”。
要实现这一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的是要在全公司确立创新的理念。一是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二是通过不断地服务创新,为上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等主要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确立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新优势。同时,在建立以“创新引领发展”为精髓的“创新文化”的同时,确立“稳健运营,有效控制风险”的“风险文化”,践行金融板块企业为集团整车配套服务的宗旨。
服务主业,“吃好每顿饭”
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对上汽财务公司的创新能力十分赞赏。他在总结上汽财务公司发展经验时强调指出,上汽财务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顿顿有饭吃”,而且要“吃好每顿饭”,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稳健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在金融市场要“吃好每顿饭”,需要不断创新。上汽财务深刻认识到,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应该与上汽集团的主业发展相结合,与客户需求相呼应。只有这样,创新能力才能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永续能量,才能为上汽集团的整车销售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为集团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上汽财务经过两年努力,自主创新开发了具有上汽财务公司特色的现金管理系统。2005年,该系统一经推出,就凭借其个性化的特点以及当时商业银行还不能提供的独特功能而一炮打响,赢得了业内客户的广泛青睐。此后,公司在传统结算领域不断创新,先后开发了“报销快捷通”“支付天地通”“票据保姆”等新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超值服务。这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受到客户的普遍好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留住了老客户,也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新客户。6年来,银企合作不断密切,日均支付金额实现了近9倍的增长,存款占比连年攀升、屡创新高。同时,在汽车制造业利润日益摊薄、降本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通过现金管理系统快捷、便利、高效的服务,也为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
长期以来,上汽财务一直缺乏高收益率的资金投向。如何充分运用这些资金,更好地发挥金融对集团主业的支持作用?2007年,上汽财务抓住中国内地股市大涨的良机,充分利用资金优势,通过新股申购,为集团创造了巨额利润,当年实现净利润占上汽股份总利润的22.8%。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呼啸来袭,国内汽车、金融行业均受到严重影响,但上汽财务依然创造了6.95亿元的净利润,为当年上海汽车的每股盈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7月,上汽财务公司在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成本增加、收益无法提高、投资债券可能因利率上升而产生亏损的情况下,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并最终凭借多年来良好的内控管理成绩,被列入全国财务公司第一家投资业务监管弹性试点单位,争取到大量的投资额度,为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中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提升资金盈利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年8月,争取多年的卖方贴现业务也终获监管部门报备核准,不仅能为集团主业的产供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为公司增加可观的利润空间。同年10月,公司将卖方贴现与电子商票捆绑,成功开发“电子商票贴现”,有效增强了公司产品在贴现市场的竞争力,当时这项创新甚至走在了商业银行的前列。在2009年投资业务的诸项创新中,仅投资业务弹性试点一项,迄今就已创造了近2亿元的净利润。
在运用证券投资提高资本收益的同时,上汽财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汽车金融业务支持集团主业发展。早在2000年,上汽财务就曾涉足汽车金融领域,但由于当时汽车金融的发展环境尚未成熟,开展该项业务的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无不遭遇了“滑铁卢”。2004年,上汽财务与美国通用金融公司合资成立全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在全力支持合资公司发展的同时,他们发现现代国际汽车金融业务模式并不神秘,只要具备高效的业务系统和健全的制度流程,中国人自己也完全能够从事现代汽车金融业务。2006年,上汽财务开始准备自营汽车金融业务,自主开发了上汽财务公司特色的汽车金融业务系统,制定了全新的业务制度和流程。这一次,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式”,成功汲取了欧美现代汽车金融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开发出“单车融资”模式,从而极大地控制了汽车金融业务的风险。这在国内尚属首家。
2007年9月28日,上汽财务试点推出汽车金融业务,并于2008年逐步推广,2009年后高速发展,有效支持了集团各大品牌整车的销售。数据显示,在买方信贷方面,荣威品牌合作经销商覆盖率迄今已达71%;上海大众及斯柯达品牌尽管有大众金融公司和多家银行进入在先,但上汽财务后来居上,以43%的覆盖率成为该细分市场上的“老大”。与此同时在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方面,该公司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1-6月贷款余额达50.50亿元、合同笔数26897单,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6.12%和75.98%,7月更是创下7800多笔个贷合同的历史新高,是业界唯一突破去年12月份个贷销售纪录的企业。
谁能把用户放在心上,谁就能赢得市场。
上汽财务汽车金融业务的飞速拓展,对上汽旗下各大整车厂提供了越来越有力的金融支持。2011年3月,大众金融公司由于信贷资金和额度发生困难,停止了对约90家上海大众经销商的资金支持。在这些经销商面临无米之炊的紧急关头,虽然上汽财务的信贷额度也同样受到央行的严厉调控,但他们毅然决定支持上海大众整车销售工作。特事特办,打破常规,他们立即与上海大众销售公司联手合作,接手其62家经销商的融资申请。由大众销管理经销商的车辆,确保贷款抵押物的安全。上汽财务则调动汽车金融各部门员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紧急为其提供了临时拷车融资服务,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原大众金融62家经销商的两个月临时上线工作,及时支持了上海大众整车的销售。这62家客户中,最终有49家通过了事后资质审查,在上汽财务正式上线,大幅提升了上汽财务的市场占有率。
5月18日,上海大众与上汽财务正式签署了《个人消费信贷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该公司与上海大众的零售业务进入全面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控制风险,“顿顿有饭吃”
创新是上汽财务公司发展的源泉,而稳健则是公司持续前行的基石。
为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实现稳健发展,上汽财务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风险管理文化。“业务推出,制度先行”,对于每一项即将开展的新业务,他们均要求先制定制度和流程。“业务调整,制度跟进”,对于每一套现行制度,均要求根据业务变化及时修订。对制度制定、修订的时效要求,均纳入每年的目标管理任务书,在年底进行考核。
在从事汽车金融业务之前,上汽财务的业务范围主要面向业内。由于对业内企业较为熟悉,且上汽集团旗下多为优质企业,因此当时他们面临的业务风险较低,也较易控制。2007年,随着汽车金融业务的重启,上汽财务的业务范围从业内拓展至业外,风险随之增大。汽车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实力不一,情况多样。大部分经销商不仅资产负债率高企,而且由于多方借款,债权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能支持整车销售?上汽财务经过4年来的实践,认为只有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创新风控手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一直“赢下去”,做到胡茂元董事长所要求的“顿顿有饭吃”“吃好每顿饭”。
在创新式地开发了“单车融资”汽车金融业务模式后,该公司一次次创新对汽车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先后推出了合格证监管、车辆监管和驻点管理模式等风险控制新举措。在上汽集团支持下,2010年合格证监管箱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系统被开发出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在荣威品牌各经销商处推出,截至6月末,合格证监管箱已发送至245家荣威经销商,并有214家完成绑定工作。与此同时,上汽财务运用RFID技术,与整车厂合作,对风险较大的二网开发了车辆远程监管模式。此外,他们还对风险较高的经销商推出了驻点管理模式,进行现场风险管控。在提升风控手段后,符合上线条件的经销商数量增多了,对整车销售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了。今年上半年,经销商买方信贷业务在有力支持集团整车销售的同时,继续保持零逾期,个人消费信贷虽高速增长,但30天以上的逾期率仅为0.1%。
对于资金较大、风险较高的金融业务,上汽财务建立了集体决策制度,先后成立资产负债委员会、投资审查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进行集体讨论与审批,凡是委员会同意的,总经理可以否决,但委员会否决的,总经理不能同意。同时,他们还在积累多年证券投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严格遵守“累积浮赢、分步投资”的投资策略以及总额与个股的止盈、止损机制。
由于坚持了稳健投资的理念,面对2011年上半年市场形势恶化、新股大量破发的现实,上汽财务果断决定暂停新股申购,严格执行投资策略,不仅避免了损失,甚至在二级市场还获利颇丰。早在2009年,某一钢铁板块的上市公司实施第二次现金选择权时,上汽财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定该股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是一次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良机。为此,他们迅速筹措巨资,果断买入该股票。持仓两年后,今年由于大股东对该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刺激该股票迅速上涨,股价超过了现金选择权行权价。当时,市场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其股价将上涨到20元的最高价位。上汽财务始终牢记董事会确立的“不谋暴利、安全第一、稳健获利”的投资指导思想,没有捂住股票等待最高价位,而是根据形势不断调整减持策略,并在后期发现市场上升乏力之际,果断加大减持力度,从而实现了丰厚的超额收益,为上汽整体上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后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源泉
创新不冒进,稳健不保守。这是业界对上汽财务的一致评价,也是上汽财务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经验总结。
作为上汽服务贸易板块的开拓者,上汽财务公司经过10余年的市场洗礼,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上汽服务贸易领域的创利大户、金融服务的排头兵。该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总资产也从当初的150元~200亿元,发展到今天的500元~600亿元。企业从一个财务结算中心成功转型为集结算、业内存贷款、外汇、证券、汽车金融为一体的“准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在上海银监督局所管辖的企业财务公司中名列榜首,在全国财务公司行业中已晋升为前三名。上汽财务公司的稳健与创新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受到了上海银监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企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凝聚;员工的成长,需要文化的滋润。总结上汽财务的发展之道,沈根伟总是把它归结于“创新文化”与“风险文化”两大支柱的支撑。“公司的经营业绩是一个表面现象,蕴藏其背后的则是企业文化的力量。秉承‘双赢’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创新引领未来’的创新文化,遵循‘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在拓展业务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风险文化,处理好稳健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这就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