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3/2025033150ae9b708816460cadea6cc8af88fe78.jpg
编者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是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1-08/07/026038.html

等待处理…

未来汽车从这里诞生……

2011/8/7

编者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是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多个学生实践项目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屡获大奖。暑期来临,学生们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摸索、制作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汽车。

同济博世电动工具创意车闪亮首发

今年3月,驱动创意——博世电动工具创意车大赛的“号角”在中国各高校吹响。这是一项在德国历史悠久的赛事,去年才引进到中国。比赛规则非常简单:由博世公司为每支队伍提供4个配备锂电池的冲击钻,而学生们则需要发挥创意,以这4个工具为电源,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赛车参加比赛,谁的赛车速度快,谁就获胜。

赛事启动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5名大三学生主动请缨,成立了博世车项目组,由时任志远车队转向传动组组长的许正昊担任队长,开始了新的赛程。这是同济汽车学院第一次参加博世创意车大赛,也是5名学生第一次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辆完整的赛车。

由于赛程紧迫,留给赛车设计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多月。5名学生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扑在了项目上。大家每天待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研究相关技术,发动“头脑风暴”,通宵干活成为“家常便饭”。确定方案后,大家又一起去五金店采购材料,骑车半个小时到工厂加工零件,亲手组装,终于在限期内完成了赛车制作。为不断改进赛车性能,他们还进行了多次试车,不仅在学校工程中心的专业赛道上试,还到校园、操场的实际路况下试验,几乎试遍了所有的天气条件。

5月18日,博世电动工具亚洲创意车设计大赛2011(中国区赛)在上海源深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8所学校的10支车队展开激烈角逐。由于比赛规则变动,直到比赛前一天下午,许正昊等人才得知现场赛道与之前得到的信息不符。面对突发变故,大家冷静下来,采取措施灵活应战,在初赛中夺得了1分11秒64的全场最快成绩。经过多番角逐,项目组最终获得亚军,并将于今年9月赴北京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区决赛,与来自韩国、泰国、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的8支获胜车队在长城脚下一决高下。

大赛评委对他们的赛车评价颇高。许正昊却认为,获胜的关键并不在于硬件设计的精细,而在于项目组和整个车队的团结协作。无论是学院老师的指导,还是学长前辈的帮助,都让他非常感动。而更令他自豪的,则是项目组的5位同学,他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学习成绩“顶呱呱”,平均绩点都在4.5以上(满分为5),“赛车手”更是获得了5分满绩点的好成绩。

暑假来临,许正昊留在学校,正与伙伴们一起对自己的创意车进行改进,力争在9月的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李维苇)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FSAE):打造迷你F1赛车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出尽风头的迷你型“F1赛车”就是汽车学院的学生们制造的。这辆“赛车”将代表同济大学在今年9月初前往日本参加第九届日本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然后再在今年10月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比赛。

Formula SAE是由各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举办的面向在读或毕业7个月以内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举办的一项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这项赛事始于1979年,在其举办的第三十二个年头,来到了中国。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于去年11月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据业内人士介绍,该赛事不但是大学生方程式汽车高手一决高下的擂台,也是国内汽车名企猎头挖掘汽车技术人才的绝佳平台。

首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车体呈流线型,白色车头,红色侧翼,配上向两边伸出的四个黑色轮胎,如同一辆迷你F1方程式赛车,或是加大版的卡丁车。这辆赛车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制造的。主办方对赛车的要求非常“苛刻”,如规定发动机必须是4冲程循环的,排量不得超过0.9L,进气口的直径须小于20mm等等。据“翼驰车队”成员池晓明介绍,今年的“赛车”采用无线数字集成方向盘,为车身布线节省空间,这个创意在目前高档汽车中很少见。而且,他们对刹车盘进行了改进,提升了热稳定性和刹车效能。

车手也是竞赛成败的关键,今年他们在符合条件的同学中进行海选,目前有8人入围,最终确定4人参加4个项目的比赛。这些准车手每周进行两次体能训练,每天都在电脑上通过赛车游戏操练车技。(周阳)

给我一升油,我想跑遍整个地球

EP志远节能赛车队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历届学子设计、制造的“节能一升车”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大展风采。

何谓“节能一升车”?从1981年起,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燃油耗费竞技大赛,其宗旨是利用现有技术和能力,寻找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最佳途径。赛车发动机由本田公司统一提供,赛前统一加油。参赛队伍领回发动机后各自设计、制作赛车。比赛赛道全长5435米,既无坡度,又无急转弯道。每辆赛车跑满7圈后测耗油量,再换算成每升汽油行驶里程,获胜赛车被称为“节能一升车”。

同济EP志远节能赛车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应邀观摩“节能一升车”大赛。2002年起开始每年参赛,与全球5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10余年来,先后参加了多届日本本田宗一郎杯节能竞技大赛、马来西亚壳牌生态马拉松赛和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取得了不俗成绩。车队不断探索进步,2002年首次制作的赛车仅跑出196公里/升的成绩,而在去年7月的马来西亚壳牌生态马拉松赛中,以940.4公里/升的成绩获得季军。

现任节能赛车队队长的廖健斌清楚地记得,在他还没担任队长时,有一次跟大家一起参加一个大型赛事的中国区比赛。预赛时赛车状态不好,成绩很不理想,大家心情都很郁闷。预赛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开会商讨,重新进行车辆调试,一直干到晚上12点多都无甚进展。突然之间,一切好像变得顺利起来,所有的调试都很成功,负责安装轮胎的队员更是戏谑自己“装出了历史上最好的轮胎”。第二天比赛也一帆风顺,跑出了当时车队的最好成绩。直到现在,廖健斌还笑称那是一个“如有神助”的神奇之夜。

“节能一升车”与其他赛车不同,为了达到省油极限,必须牺牲赛车的其他性能,因此没有量产的可能。然而,学生们以自己的努力实践“给我一升油,我想跑遍整个地球”的梦想,不断唤醒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一苇)

智能寻迹车:蓄势待发 创意无限

8月1日,汽车学院大四学生谢琼得到消息,他所领衔的智能寻迹车团队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中脱颖而出,即将出征8月18日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总决赛。“今年竞争很激烈,但我们也有‘撒手锏’。”小谢微微一笑,自信地说。

这项智能汽车竞赛是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

作为展示项目的“创意组”比赛,是每年最有看头的环节,今年汽车学院的学生们也是尽其所能准备到时候“炫”一把。届时,在他们自己设定的道路上,模拟一辆警车追逐一辆肇事车辆并最终将其拦截的场景。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动泊车系统、避障绕行系统以及十字路口根据交通信号灯行驶和超车等动作,每秒速度可达2.5一3米,折算成现实车 辆可达200公里每小时。

为了今年的“创意”,项目组30名同学忙活了近一年,这个暑假是他们的冲刺阶段,有时要花一个晚上的时间调整激光头的前瞻,电路板一焊就是一天,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不觉得辛苦。

“通过竞赛,接触到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和机械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谢琼表示,这是他参加项目以来最大的收获。(派声)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