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经常性工作。
组织工作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的良好契机,而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又是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有效的基本保障。
一、深刻认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1、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把我们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庞大根系,只有根系健康茁壮、蓬勃旺盛,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巍然挺立。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三湾改编”起就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是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
2、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全党开展深入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企业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十分深刻的思想洗礼,广大职工也深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虽然活动时间是阶段性的,但把整改方案中各项措施落实好、巩固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常态化的重要机制。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创先争优活动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使命的动力机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
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一个动力机制,就是要将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和党员的“优秀”体现在更好地服务企业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体现在更好的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体现在更好地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的带头、带动、带领作用,切实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
二、切实把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提高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需要注重以下几个着力点。
1、构建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加强与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党组织要按照“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要求,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模式和做法。
一是基层组织全覆盖。
在合资企业党建上,坚持“合资企业的党组织公开挂牌、党务干部公开身份、党组织公开活动。合资企业谈判中同时明确建立党组织,确定中方行政干部时同时明确党务干部,任命中方主要领导时同时任命党组织书记”的“三同时、三公开”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在跨地企业党建上,坚持“属地与属资相结合、以属资为主”。研究落实加强跨地区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办法,做到新建企业同步建立党的组织,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项目、基地、产品研发、营销一线和服务贸易等产业链上,形成以产权结构和资产归属为依据,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格局,实现沪内沪外企业联动。
二是党员班组全覆盖。
针对近几年劳务派遣人员增加迅速、一线党员比例相对减少的情况,基层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发展优秀劳务工入党、党员派驻联系等形式,实现一线班组党员全覆盖。同时,按照党员管理规定,将流动党员纳入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范围,努力做到党员管理全覆盖。
2、建设一支有活力的基层党员队伍。
要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大在高知群体、优秀青年、生产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要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轮训、主题党课、党员读书会、专业技术培训、工程师论坛等形式,加强党员培训。并以“双培、双带”为抓手,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资源转变为企业发展资源;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党员先锋行动等,在岗位创新实践、提高工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中创先争优;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实施公推直选、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进一步激发党员活力。
3、构建可复制的组织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企业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基层党组织多的大型集团企业,构建科学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形成相对统一的基层党建标准和规范,是提高企业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要抓好体系建设。在企业兼并、重组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党组织要总结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确保下属的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沪内企业与沪外企业都在同一制度体系下、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党建工作。
要抓好制度完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探索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等,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组织工作提出规范要求。
要抓好制度落实。在建立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党组织的年度考核,使监督检查制度与制度本身一起相互关联,从而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4、建设和创新组织工作机制。
建设和创新组织工作机制,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企业党组织可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党建工作纲要》,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夯实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任务目标、总体思路和具体安排。
应当把创先争优与以往开展的党组织和党员争创先进活动衔接起来,整合提升,深化创新,将成功做法固化为常态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发挥党员作用的工作机制、党支部评价指引机制、党员素质能力作用评价机制、党组织党员联系群众“双结对”机制和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等,实现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可将现代管理工具和信息网络技术引入党建工作,通过MBO目标考核、党建战略规划图及计分卡、电子台账、网上党组织党员信息平台等,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也可以借鉴企业经营管理中“PDCA”循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重点落实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企业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个环节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需要落实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要有鲜明的主题,做到看得见。
企业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因此,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与解决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生产经营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精心设计鲜明、具体、实在的活动主题。要通过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听取党内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绝不能脱离单位和群众,不能把创先争优活动变成党内自我循环。
2、要有明确的载体,做到摸得着。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有载体支撑。要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创争要求,设计活动载体。可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争创红旗党组织”“争创标杆党支部”活动;在企业党员中开展先锋行动、岗位承诺等。可根据单位特点,在生产制造类单位以党员工程、党员示范岗为活动载体,在技术开发单位以党员攻关课题、党员项目小组为活动载体。总的原则是:应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
3、要有典型的事例,做到叫得响。
典型引路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大力评比表彰党内先进,制订出既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定期评选表彰,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
要充分运用企业报刊、广播电视、党建信息网等载体,组织先进事迹宣传,形成浓厚的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氛围。要适时组织基层工作交流,总结创争活动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要有扎实的措施,体现可操作。
企业党组织要围绕本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年度创争活动计划。要联系工作岗位和服务群众要求,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制订创争目标,细化创争措施。要结合实际,确定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评选表彰的实施办法,并通过总结检查、工作交流、组织生活等,确保活动进度和目标实现。
5、要有测评的体系,体现可评价。
创先争优活动的评价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可运用《四好领导班子评价方法》《党支部工作评价指引》等组织党员、群众测评,做到党员群众评价党组织、群众评价党员。“七一”期间,可结合评选表彰活动,按照逐级评优、分级负责,对创争活动进行中途推进。年底,结合年度考核,对基层党组织创争活动情况进行讲评。对群众评价不高或活动推进不力的,应及时整改。
6、要有机制的保障,体现可持续。
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落实。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其他党群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要围绕活动的运行、评价、评优、监督和保障等,形成工作机制,确保活动高标准启动、高质量运行。
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工作,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我们可以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形成组织全覆盖、体系可复制、队伍有活力、机制成常态的组织工作新格局,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把组织的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作者单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