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是企业开展节能的基础工作,对于摸清家底、找出问题、挖掘潜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上汽集团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上海市经信委统一部署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从组织上落实。由集团质量与经济运行部总体牵头,召开能源审计专题会议,宣传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工作动员和任务布置,要求各个企业成立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制订工作目标,在人力和财力上保证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专门组织能源审计培训,并请试点企业进行工作交流。
二是从时间上落实。要求各企业按照能源审计工作的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包括工作计划的制订和上报,3个阶段(预审阶段、完成阶段、审核阶段)中有关基础工作、报告表格和整改方案等的上报,集团对整个能源审计过程进行跟踪协调。
三是从评估上落实。对27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后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包括节能潜力、节能整改方案及后续整改等。
在各个企业高度重视下,上汽经过3年(2007-2009)努力,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分批完成了27家全部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汇总27家企业审计报告,共提出节能技改项目120多项,预计年节能量达3.3万多吨标煤,年节约费用57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节能管理工作,落实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的整改方案,排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增强企业间交流学习,上汽于2010年用半年时间,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整改落实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总体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节能管理意识普遍提高。企业能源管理重视程度均有很大提升,各级领导节能意识普遍提高,企业和部门领导比较清晰地了解能源管理目标,对政府部门和集团的各项能源管理工作要求都能按时完成。有的企业对能源管理工作还有积极主动和创新的一面,包括:一是分解节能目标,基本是以能源费用形式,分解至用能部门、车间或经营体。二是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公司部门会议上对节能工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布置。三是不断提升能源管理能级,如上海通用建立能源管理数据采集平台,上海大众创建标杆锅炉房的经验,上汽乘用车对动能设施状态、技术标准等实行目视化管理等。
2、节能项目建议基本实施。通过近几年的能源审计、能源例会组织交流等,并在政府节能扶持资金的激励下,企业注重挖潜,积极推进实施节能项目,对节能改造项目的投入也逐步增加,根据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的节能项目建议,企业节能项目大部分已经实施,一些投资回收快、不影响生产、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项目基本 实施,对一些虽然能源审计报告未提出、但企业认为有节能效果的项目亦予以积极实施。通过检查,上汽发现了一些可在集团内推介、共享的节能项目,如爱知锻造的中频炉改造、纳铁福的空压机余热利用、大众动力总成和赛科利模具的太阳能利用项目、延锋金桥公司的智能淋浴计时系统、乾通的加热炉余热利用、汇众萨克斯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皮尔博格的保温炉改造、延锋的蒸汽冷凝水回用和注塑机电磁加热等。
3、能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企业基本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如能源消费统计、能源计量、能源定额、能源采购等,从而保证了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较好的企业主要是将能源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环境体系ISO14001相结合,如延锋伟世通、纳铁福、中国弹簧等。
4、能源外包管理初步体现。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的能源管理公司进行一体化外包管理,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车、大众动力总成的动力站房,赛科利模具的变电站运行等,不同程度地进行能源外包管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十二五”期间,上汽将在强化能源管理部门职能、改变单一节能改造方向、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将本地节能管理模式复制到异地生产基地,以及生产现场目视化管理体现节能要求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陆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