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3/20250310cf38da8fb8c44f53b5bb57cd7c00ca34.png
编者按 5月26日,上汽董事长、党委书记胡茂元做客东方网,接受主持人郝静芳的采访,并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具体访谈内容如下。郝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1-06/05/025355.html

等待处理…

上汽董事长胡茂元与东方网网民在线交流实录(摘要)

2011/6/5

编者按 5月26日,上汽董事长、党委书记胡茂元做客东方网,接受主持人郝静芳的采访,并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具体访谈内容如下。

郝:2009年10月份,您曾经来东方网做过一次访谈节目。一年多来,上汽又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呢?

胡:2010年上汽的产销量超过358万辆,这在国内是第一家。其中,有3家厂年产超过100万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去年我们第六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223位。今年1-4月,我们已经销售138万辆,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平均6.2%的增幅。其中,乘用车完成88万余辆,同比增长26.7%,高于全国11%的增幅;商用车增长基本和全国水平持平。我们今年的目标是400万辆。

郝:目前在国内百万辆级规模的厂商有几家?上汽有哪几家达到了百万辆级?

胡:目前全国有3家厂超过100万辆的年产,全都在我们公司。一个是上汽通用五菱,2009年的时候年产就已经超过100万辆,2010年达到123万辆。主要生产微型车,目前是全国生产销售微型车第一名。今年1-4月份,它完成了45万辆。另外两家,一家是上海大众,主要是以轿车为主的产品,去年达到100万辆;另一家是上海通用,去年销量最大,超过103万辆,增幅超过40%。今年1-4月,上海通用完成41万辆,同比增长26.6%;上海大众完成38万余辆,同比增长33%。

郝:听说上汽通用五菱现在也开始生产轿车了?

胡:广西柳州过去一直有个梦想,希望通过合作上汽能够给他们布点生产轿车。考虑到广西柳州将来是往东南亚方向发展的桥头堡,我们也想布点轿车在那里。而且这次我们在柳州五菱生产的轿车,是合资企业自己的品牌,这在中国合资企业当中是一个很大的创举。我们是完全依靠本土的泛亚技术中心的力量设计的一款全新轿车,叫做“宝骏”。

郝:这两年上汽和美国通用汽车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了?

胡:我们和美国通用的合作从1997年开始,当时不仅从生产的角度进行合作,同时建立了合资的研发机构泛亚技术中心,希望通过提高本土化的研发水平来支持合资企业的发展。第二,我们跟美国通用的合作不仅在生产、研发领域,还拓展到服务领域,开创了中国合资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延伸。第三,不仅在上海建立合资企业,还联合走向全国,创造了中中外的合资模式。第四,从国内合作走向国外合作,共同收购了韩国大宇的部分股权以及现在印度的项目。第五,我们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参与新通用的IPO,花5亿美金买了它接近1%的股份,打破了原来在技术合作方面的一些壁垒,在新能源汽车、小型节能发动机,包括变速箱方面,打破了很多合作的禁区,为我们本土化研发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我们跟美国通用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不断创造新的模式,不断深化合作范围,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也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

郝:您认为上汽的合资合作发展,对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胡:我们不仅仅跟美国通用,我们跟德国大众,包括其他的合作伙伴,有一个理念,就是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任何事情都用这把尺子来衡量。这是我们公司有那么多合资企业,合资企业都能成功的原因。当然,在合资合作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点。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上海大众,有了上海通用,我们也有了荣威、MG以及宝骏这样一个自主品牌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我们乘用车公司的产品逐步问世,去年已经完成了16万辆。通过合作,我们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把自主品牌的弱点补上去。

郝: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上汽和世博会合作的影子,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胡: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就联手美国通用跟世博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全球合作伙伴,这是最高级别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建造了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除此之外,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承担了世博会载客的任务,我们的员工参与了安保以及志愿者的活动。去年我们一方面要把世博任务完成好,另一方面要把经济增长搞上去,两方面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郝: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为什么这么吸引游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胡:我们在搞汽车馆的时候就想,怎么通过我们这个馆来展现将来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我们首先从理念上考虑,提出了一个理念叫“行愈简,心愈近”,未来的汽车它要很简单,盲人也可以开,年纪大的人也可以开,让这些人能跟我们交流,这样才能和谐发展。有了理念,我们希望通过“三化”技术来实现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电子化,解决能源、环保的问题;第二智能化,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网络化,通过车载网

络解决生活、工作的问题。为了表现这“三化”,我们制作了动感电影《2030,行!》,看的时候银幕在动,人坐在座位上也在动,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动感电影的座椅都是我们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生产出来的,比国外进口的便宜40%,质量很稳定,做得非常好。动感电影结束后,还有一个表演,内容就是在电影上看到的那些新能源车。比如说我们的电动汽车,它是零排放的,可以做到无人驾驶。第二个是由我们自己研发的负排放的叶子车。叶子车本身是电动汽车,它在运行当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一个负排放的概念,吸收了以后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来带动汽车。我们认为这个理念是非常好的,在我们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理念。表演散场后到后台,观众还能够直接看到这些新能源车子,让他们知道这不是很遥远的空想。

由于参观的人很多,需要排队,为此我们想了不少办法。我们展馆第一个采用网上预登记和现场登记,减少排队,限制客流,保证排队的游客都能进馆。为了增加游客排队的舒适度,我们馆第一家提供长板凳。天热的时候还采取喷雾、搭凉棚、送风、递毛巾、提供水喝等措施,有时还安排互动节目。因此,参观的很多观众,包括市里领导都对我们馆给予了高度评价,被世博周刊评为群众最喜爱的企业馆。

郝:世博会当中新能源车的使用也是网友关注的热点,能不能介绍一下?

胡:我们为世博园区运行提供了1125辆新能源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纯电动、超级电容还有混合动力四大类。这么大规模的运行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第一次。历时长、载客强度高,远远超过正常运行的要求。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这些车子比较安全、可靠、稳定地按照园区的要求在做,运载能力占到园区75%的载客量,超过2亿人次,行驶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这是一次很成功的示范运行,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好评。

郝:通过这次世博会,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是不是有更多新的突破和积累呢?

胡:对,这次世博的运行既是考验,反过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我们将来设计、生产新能源汽车非常有帮助。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担心这些车子会不会出问题。我们就找了有经验的一家咨询公司来帮助我们,这家公司也为奥运会工作过。他们一共给我们提了1000多个问题,3个月就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600多个问题马上解决了,200多个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还有100多个问题通过服务解决。这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知道今后在设计这些车的时候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世博园区的车子出车率在99%以上。而且我们这些车在亚运会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郝:世博结束之后,这些新能源车怎么安置呢?

胡:我们这1125辆新能源车,现在主要用于4个方面:一个是东方明珠到中国馆的运输,就是用于世博园区的新能源大客车。第二,一部分的超级电容、混合动力车在现有公交线路上运行。第三,在嘉定有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点,很多车子在那里运行。第四,还有一些车子到了科研单位、下属单位,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这是主要的4个方面,还有为广州亚运会提供了60辆新能源观光车,获得了好评。

郝:上汽未来规划当中如何定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呢?

胡:新能源汽车是上汽在“十二五”规划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结合点和抓手。2010年,我们不仅为世博会1125辆新能源车做好服务工作,还投产了基于荣威750平台打造的中混混合动力车,节油率在20%左右。2012年,我们将投产节油50%以上的插电式强混车和纯电动车。另外,我们还把新能源汽车当中的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控、电机、电池,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都已经布点生产。其中最关键的是电池,是我们将来攻关的关键。市里非常支持这方面的工作,相信上海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定会走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前面。

郝:上汽在待遇上是不是非常为员工考虑呢?

胡:我们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员工的工资待遇,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略微高一点。在关心员工方面,公司考虑得比较细,包括员工的休息室、活动室,包括组织的活动等。还注意从精神上关心他们,因为现在劳务工多了,更要关心他们在上海的生活、生产、成长以及培训,这些方面都要考虑。5月19日我们专门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员工的收入如何跟我们公司的业绩挂

钩。我们定出一个目标,今后超过一定的目标以后,超出部分的利润我们要跟员工分成,而且分成的利润主要用于员工,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劳务工。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加强对劳务工的管理。我们要进一步关心、关爱劳务工,让更多的劳务工尽早成为我们的正式工,因为他们为我们上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

郝:上汽是如何留住员工,留住大家的心呢?

胡:上汽有16万多人,其中有5.9万劳务工,但是我们的流动率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做到了两个“四”,一个是“四好”,一个是“四同”。“四好”就是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体作用发挥好,把职工每天要碰到的事情解决好,把干部联系群众的机制完善好,把“尊严生活、体面劳动、快乐工作”的企业氛围建设好。“四同”就是对劳务工实施“同等教育培训、同样劳动保障、同批先进评选、同时帮助关怀”。作为董事长,我每年召开两次员工座谈会,和员工代表直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有了“四好”“四同”的措施,我们的员工在公司里都比较安心,也得到了一定成长。

郝:大家很想知道现在上汽整体上市的情况如何?进展情况如何呢?

胡:我们最近正在做整体上市的工作,主要也是顺应整个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我们这次改革要将整个产业链都进入上市公司。零部件、服务贸易和其他投资等内容都装入到整车的上市公司,整体上市率可以达到99%。这在整个国有企业的整体上市中是第一家。留下的1%不是不好,因为主要是房地产,受监管比较严,所以暂时不放进去。整体上市以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完善。

另外,我们也可以接受股民公开的监督。这样对我们公司来说是非常好的。相信整体上市后,我们整个产业链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使我们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当中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另外,我们新能源汽车这块也进入了上市公司,这也是我们下决心要把新能源汽车搞好的一项措施。

郝:今年是中国入世第十年,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会长,您是怎么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入世之后的发展情况的?

胡:当年我们在进行入世讨论的时候,大家非常担心,认为入世了中国汽车工业将有灭顶之灾,经受不住外国汽车工业的冲击。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汽车工业去年产销量已经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最高纪录,真正成为世界消费新车第一的国家。而且其中1/3还是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实践证明,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入世的挑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

的答卷。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相信今后10年中国汽车工业还会继续发展。

郝:您对于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非常看好?

胡:对。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非常好的调整政策,包括汽车工业有一个调整的振兴规划,使得中国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发展的速度更加快了。当然,发展快了,能源、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来了。现在有些优惠政策已经退出了,包括油价、原材料价格等也在不断调整,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整个中国汽车消费的潜在市场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1-4月份,在很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国汽车销量还有6.2%的增长,我们公司有15.5%的增长,这说明再困难的情况还是有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国民经济本身,GDP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轿车进入家庭是势不可挡的。另一方面,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千人只有52台,其中乘用车只有32台,世界平均千人保有量在141台,比我们高得多。这里面蕴含着增长的潜力。再看一下我们的周边国家,日本也好、韩国也好,当他们的千人轿车拥有量在30台的时候,整个汽车工业会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至少有5年到7年的时间,这是别的国家走过的道路,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今后我国汽车发展趋势的依据。综合这几方面,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本身有潜在的市场。另外,我们还要想办法,提高我们自主品牌的出口。我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有戏可唱、有事可做,当然还需要努力。

郝:上汽如何进行自己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呢?

胡:我们的“十二五”规划主要从几个方面考虑,一个从量来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600万辆,这里面有一个“质”的含义,就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要占40%以上;新能源汽车要占全国市场20%;在出口方面,要走在全国汽车工业前面。第二,除了整车以外,我们在开发能力方面要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核心竞争能力、研发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第三,零部件要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服务贸易要超过1倍。现在主要还是生产领域是我们盈利的主要方面,将来在开发,包括售后服务方面再努力,把整个产业的优势建立起来。

郝:这样的目标非常振奋人心,我们希望上汽能够早日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

胡:要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还如履薄冰。上海市委、市政府都非常关心上汽的发展。2010年春节联欢会上,韩正市长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不仅在量上,而且在研发能力上要有提高,在新能源汽车上,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今年春节联欢会上,俞正声书记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要在全国汽车行业、上海国企改革重组、创先争优、为社会作贡献”的4个方面争当“排头兵”。我们正在按照两位主要领导同志对我们的期望,按照“4个排头兵”的要求,以及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要求而努力奋斗。

郝:希望通过上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国内自主品牌跨越式的发展。

胡:一方面我们要练好内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在全国汽车工业的前面,走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前列;另一方面,也非常感谢我们的网友对上汽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尚启宣 整理)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