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市场化、国际化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小虞
我把最近所学到的中央文件、国务院报告、“十二五”规划中涉及汽车产业的内容归纳为“12345”。
一个目标:我们汽车工业未来10年一定要变成产业强国,而不仅仅是制造大国,这个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我们要成为创新型的国家,装备制造业要进入到先进国家的行列,实现由大变强。这个目标对我们十分重要。
两个阶段:“十二五”期间的5年调整结构、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然后再用5年时间平稳发展,成为世界上的汽车产业强国。
三个同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服务,让人们出行更加便利;与GDP增长保持同步,争取未来10年人均汽车保有量达到世界人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同步,要在装备制造业上建设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项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坚持发展战略,坚持同步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发展战略。
五个优化:一是市场结构优化,要扩大出口市场,扩大城乡市场,扩大二、三级市场;二是技术结构调整,要增加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和整个产品自主化的同步,使这个比例达到主导地位;三是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要逐步达到更大比例;四是资本结构调整,一定要实现多元化,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独资企业都要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五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实行集团化,不仅要有整车集团,还需要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总体上来讲,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在一个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中来发展。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打造中国品牌 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2005年是570万辆,2010年是1826万辆。年均增长20%,在国际上比例也提高很快。2005年,我们占世界产量的8%,到去年占世界产量的23.6%。汽车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发展,全行业研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平均比例由 1.66%提高到1.9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包括兼并重组,包括商用车、乘用车的比例变化等,如长安和哈飞的合作,广汽整合长丰,这些都是很成功的。关于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工作,根据统计,一阶段、二阶段推行以后,全社会汽车的平均油耗下降25%。
“十二五”期间,我认为中国汽车产销量理想增速是10%左右,应该高于GDP的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长应该高于国内增长的速度,所以2500万到3000万辆的市场应该是有的。低碳节油是汽车行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能源问题在中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少的资源,应该向最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看齐,像日本、欧洲那样鼓励节油、限制用油,由政府政策来引导小型化、节油化。
“十二五”期间,建立中国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是大的任务。要在“十二五”期间出现几个500万辆产量级的汽车集团,管理、品牌、企业凝聚力、核心文化都要形成。同时,出口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要高于内销的增长,争取占到全国产量的10%-15%,不能是简单的货物贸易,应该更多地考虑对海外的投资。
针对今年1-3月产销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我认为今年还是会有增长,可能会低于10%,这种情况下大企业没有问题,但部分企业会产生问题,而且全行业的利润可能会比去年下降。对于当前来看有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认为不是产能过剩,是投资可能过热,可能是某些地方政府在过热,可能是新能源汽车投资在过热。我觉得汽车企业对于自己的生产控制、库存控制、建设控制水平都在提高,未来一定会越做越好。
管理创新助推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航
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在车辆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节能汽车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全球首位。2011年,结构调整、市场转移、增速回落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乘用汽车市场迅速向二、三级市场转移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产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调整时期。
我们乐观预测,未来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其中,乘用车将达到2780万辆。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市场非常广阔,但这是有政策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不能科学地构建体系社会,我们的汽车产业就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汽车不仅要研究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创新,还要研究汽车社会的管理创新、城市管理的创新。现在,我们在议论汽车社会的课题,这不是从汽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汽车,给社会、公民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怎么样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汽车社会,包括城市建设、汽车和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等。
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十二五”时期,考虑到国内外有一系列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中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民生上来,规划增长预期目标是GDP年均增长7%。从我国各方面综合考虑,更有可能实际增速保持在9%-10%。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高于GDP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认为,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仍然可以基本跟GDP增长速度持平。
根据我们对各种参数的调整来看,汽车产业确实已经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的阶段。过去10年,40%城镇收入较高的家庭是我们的对象。大家很期望下一个10年能够把面扩大到 60%,有一个巨大的中等收入家庭群落支撑我们的市场。
实际上,对于房地产、汽车行业来说,面对中等收入家庭支撑市场的情况,即使国家政策不做限制,由于收入出现一个断层,对我们市场来讲,也会面临着一个短暂的需求断层。而这些都需要国家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来逐步扩大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比重,中国经济才有可能会平稳、较快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仍然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下一个十年最明显的两大趋势是高端化和低碳化。
高端化主要是指我国在未来10年,收入最高的40%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是最快的。这些家庭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的改善性需求增长速度都非常快。
低碳化发展是指“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节能减排的重点由过去主要重视产业用能转而进入到产业用能、生活用能节能减排并重上。这就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指导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出口基地 打造汽车产品交易中心
上海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嘉定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安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雪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汽车产销量也由全球第四位和第三位跃升到全球第一。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并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与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不相称的是,汽车零部件出口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推动汽车零部件走出去,在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聚焦多项扶持政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上海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以服务为先导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进展,功能进一步提升,涵盖商机宣传、贸易管理、物流配送、后勤保障、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等服务内容。目前,出口基地已经完成招商,入驻办公机构均符合要求,有效推进了以汽车销售、零部件交易、会展等功能为支撑的汽车服务贸易框架的形成。
上海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地处上海,在上海整体规划及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出口基地对自身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上海国际汽车产品交易中心已经正式启动,将吸引零部件供应商入驻,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以建设综合交易中心为目的,用3-5年时间锻造一个规模大、品种全、交易便捷、经营规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国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力争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吸引国内外500-1000家相关企业入驻,初步建成与国际市场接轨、出口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和贸易相互促进的汽车和零部件交易中心,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