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标签的诞生来源于欧盟委员会的能源效率行动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到2020年欧洲能源消耗减少20%,欧盟EC1222/2009法规将从2012年11月1日起生效。那么,中国厂商如何应对才能保证产品顺利出口欧盟呢?TUV南德意志集团专家为中国厂商诠释新法规。
我国轮胎每年产量的40%左右用于出口,种类涉及客车、货车和自行车用等轮胎,当前中国轮胎出口强劲,以每年30%的增速进入欧盟市场,2010年轿车胎和轻卡胎已达到4亿条。欧盟是继美国后我国轮胎企业第二大海外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约达11.5亿美元。
轮胎标签法规(EC)1222/2009要求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出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这一法规规定,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新轮胎都必须贴上轮胎标签,对轮胎三大性能进行了标准化规定:燃油经济性(即轮胎滚动阻力要求),分为A到G共7个等级;潮湿路面抓地力等级,分为A到F共6个等级;道路噪声等级,按照规定测试噪声值分为3个等级:N≤LV-3,LV-3<N≤LV,N>LV,并用黑色标签来表示。这项改革对车辆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具有先进安全技术的部件和装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重大变革对我国汽车产品开拓欧盟汽车市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欧盟此举只是对轮胎监管的开始。随着世界轮胎工业的发展,安全、环保、绿色轮胎已成为世界轮胎工业新一轮发展趋势的主流。TUV南德意志集团的专家指出,中国轮胎厂商首先应当从生产源头上改进技术,积极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同时,中国轮胎厂商越来越关注国外轮胎技术研发动向、技术立法动向和国际贸易动向,积极探索并完善与国际法规接轨的新国标和新对策。
TUV专家还指出,EC1222/2009法规本身并不是专注于轮胎基本的性能,而在于强制厂商按照统一的规范向终端消费者标示自己产品的性能。这样,消费者可以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标签直观判断轮胎的性能(安全和环保),从而影响购买决策。在欧洲,普通消费者将更倾向选择环保安全等级高的轮胎,国内厂商的价格优势将被淡化。所以,TUV南德意志集团的专家建议,随着市场越发成熟,广大厂商应多加重视提高产品性能品质,而不是满足基本的法规实现市场准入再通过价格优势去获得市场。(王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