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日召开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汽车城安亭零部件企业交流会上,安亭镇有关领导,科世达华阳、德尔福派克、众达、上海博泽、福耀玻璃、斯凯孚、天纳克、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企业老总和上海大众领导,供应、质保、产品工程等部门经理陆续发言,探讨以往合作中碰到的问题,畅谈今后的发展。大家坦诚交流,收获颇丰。
推动汽车城产城融合 推进出口基地建设
安亭镇党委书记、嘉定区上海国际汽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黎平
安亭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秉承“依托大众、支持大众”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汽车城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上海出口基地的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安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依托大众,发展安亭汽车产业。大众在这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去年,上海大众产量突破100万辆,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直以来,上海大众对安亭的零部件企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安亭的一些镇办企业,就是在大众的支持下发展到现在的,包括我们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当时就叫“大众工业园区”。这说明,大众与我们汽车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上海大众的领导在一次和嘉定区领导的交流活动中提出,城市配套的问题对未来大众的发展十分重要,要想留住企业和人才,安亭一定要有与之相配的基础设施,如好的医院和好的学校。现在,东方肝胆医院正在建设当中,明年年底以肝胆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即将落成,这将为安亭城市医疗配套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方面,上外实验学校将由民办转为公办,将成为上外附中的一个分校,是市重点中学。交通方面,为增加南北物流通道,于田路向北延伸至宝安路的施工即将开始,轨道交通11号线昌吉东路站开通后,上海大众的“轨交公交”换乘将更为便利。
关于人才问题,我们去年就已出台政策,在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和人才居住等项目上加大投入,今年,安亭镇党委、政府将全力做好这方面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安亭生产”已成为大众的品牌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海亮
2010年,上海大众的产销量双双突破百万辆大关,其中,90万辆的产能在安亭。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安亭在成功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同时,正在成为上海大众至关重要的研发和管理中心。
上海大众先后在安亭投入大量研发和管理力量,将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严谨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纳入产品开发、供应、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整个业务链。
在三大整车生产基地相继落户安亭后,承载着上海大众自主研发重任的技术开发中心也宣告成立。这一功能完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为上海大众整车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是凭借先进的生产工艺、严谨的质量管理、雄厚的开发能力,上海大众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轿车工业多项第一。
上海大众落户安亭,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方面体现了安亭良好的产业集聚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安亭镇党委和政府在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发展上所做的努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个成功车企的典范,上海大众与安亭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目前,业内普遍关心的日本大地震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我认为,不断增强对供应链能级的把握,是应对此次灾难和风险的有效手段。
提高零部件产品的科技含量
科世达亚洲区总裁 吕克勤
从国际上来讲,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的关系基本保持两种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零部件企业和主机厂基本脱钩,完全市场化运作;第二种是韩国和日本的模式,零部件企业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主机厂,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想,像大众这样的主机厂,可以给各个零部件配套企业进行定位,从而确定一个较为稳定的结构。
关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盲目、一味地追求廉价劳动力而不停地转移,而是要找另一条路,最后把一些真正核心的能力在安亭建起来,和大众建立一个比较良性的关系。而且,随着制造业越来越发达,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力成本在各个企业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很大一个问题还是技术含量和品牌含量。我想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但生产制造的属地化同样是一个趋势。
此外,还要关注安亭产城融合的问题。我们企业应该努力帮助促进安亭城市化进程,促进安亭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我们的一部分资金和消费在安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不仅把安亭打造成为一个良好的制造基地,也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留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现信息共享、互利双赢
安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嘉定区出口基地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国际汽车城企业家联谊会会长 李雪
依托大众,支持大众,这是我在第一次上海大众与安亭汽车零部件企业座谈会中所强调的内容,也是我本人对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长期以来,安亭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上海大众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促进了安亭的经济发展,而且为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安亭已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汽车城,安亭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也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去年,我们在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推进活动中提出:建设汽车生态群,打造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安亭指数”,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把安亭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近几年来,我们不仅在产业扶持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而且力求在服务上更能贴近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出口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供应商论坛”和“采购洽谈会”,并组织企业参加了国内外大型汽车及零部件展会等活动。于2009年成立的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企业家联谊会,也是我们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搭建的服务平台之一。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长期与企业和企业家们接触,对企业发展和企业家们的困惑有一定了解,无论从哪个角色来说,都希望能够站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层面更务实地为他们服务,尽可能地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更多与主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这里我要感谢上汽和上海大众一直以来对企业家联谊会的大力支持,从胡茂元董事长作专题报告到张海亮总经理带着分管产品工程、营销、物流、质保、车身工程、内饰采购、外购件质保、配套计划等14位高管参加这次活动,如此豪华庞大的阵容体现了上海大众对安亭和零部件企业的诚意。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整零企业能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尽一份力。
为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中心主任 黄中荣
近年来,得益于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在汽车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检测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展。
随着安亭汽车城零部件企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在努力完善认证检测平台,积极做好技术上的支持工作。
为配合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我们加强和国外检测认证机构的合作,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同时,我们已向上海市发改委申请承接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任务和试验项目,力争在项目研发和服务质量上再有新的突破。目前,上海中心已经在汽车电池兼容,汽车安全构件、汽车排放和汽车零部件等方面具备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我们将充分发挥和运用现有的认证检测能力及相关资源,为汽车城的零部件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不断提高众达的企业竞争力
上海众达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伟
众达在安亭镇政府和上海大众支持下,公司产品从单一地为“上海牌”轿车配套,发展到现在产品覆盖了上海大众的所有车型,各类大中小冲压件共有500多种,焊接的中小总成有40多种,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稳步的发展。
为了使公司保持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生产配套能力,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提升产能空间,拓展业务范围,优化产品结构,争取生产一代、研发一代、构想一代;二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开发能力,今年将组建技术中心,引进车身冲压件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三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推进降本节支,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