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在线采购市场MFG.com在沪举办第十届采购见面会。包括康迪泰克、上汽零部件采购中心、盈智汽车电子等55家企业的100多位零部件专业采购人士携项目参加了此次见面会,并与现场的供应商展开洽谈。在采配会同期,一场由MFG.com主办的外贸发展论坛让不少与会企业获益匪浅。论坛指出,国内供应商与国际采购商打交道时,应避免“十大禁忌”。
论坛上,MFG.com亚太区销售总监Antony向与会者传授了国内供应商与国际采购商打交道的“十大禁忌”。他指出,在欧美采购商看来,与低成本国家的供应商做生意,是一种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合作。除了长途运输,货币汇率差异和低成本国家政策改变等风险外,一些供应商由于订单过多采取违约转包等行为,使得部分采购商对低成本国家采购慎之又慎。Antony表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扩大市场,加入国际竞争,避免低价竞争,尤其需要关注采购商对供应商提出的“十大禁忌”。
这“十大禁忌”包括轻视知识产权、忽略保密协议、随意更改交货期、躲避质量检测、轻易毁约加价、偷换材料减成本、侥幸使用假认证、违约转包、忽略合同细节和推卸责任。其中,违约转包、轻易毁约加价、偷换材料减成本这3点最应引起国内供应商重视,从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Antony指出,在跨国采购中,一些低成本国家的供应商往往习惯于先接订单,之后再考虑产品生产等事宜。为了贪图方便,一些供应商会悄悄将产品转包给第三方进行生产,这完全违背了最初采供双方之间签订的订单合同条款。供应商这种做法产生的最严重后果便是产品质量监控脱节,而这通常是在产生重大质量问题的时候,转包之事才会被发现。Antony举了一个例子。一家欧洲采购商在其销售的产品中发生了34%的退换率,该采购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最后发现原来是合作的供应商进行了产品转包,给了一家更小的企业进行生产,而这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全不能得到保证。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双方的合作关系终止,采购商转而寻找了一家在中国设立了工厂的美国公司进行生产。由此可见,国际采购商对供应商的诚信非常看重,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必然会立即终止合作,供应商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另外,轻易毁约加价也是需要国内供应商避免的。Antony说,低成本是中国制造的一大优势,但有些时候,国际采购商会对竞标时报低价,而在项目执行后加价的供应商感到非常头疼。这样的话,即使双方能够做成第一笔生意,却也将会是最后一笔。虽然汇率、原材料等因素的变化使供应商提出加价尚情有可原,但若供应商时常对关键部件临时涨价来钳制采购商,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才提出加价,这会让采购商进退两难。一般来说,采购商可以接受供应商提出的价格小幅变动,但需要供应商注意的是,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及合适的时间去处理此类问题。
还有一点是偷换材料减成本。Antony在演讲中指出,质量是品牌生存的基础,国际品牌对产品质量尤为重视,而部分中国供应商对此的重视程度却相对弱些。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供应商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为了达到短期盈利的目标,一些供应商不惜偷换材料减成本,却仍维持其外观不变,这让采购商难以应对,而这也会造成采购商的重大损失。Antony给在场的供应商举了个案例,一个美国零售商购买了一批来自低成本国家的汽车活塞产品,首批产品质量都不错,但是第二批产品到货后,零售商却发现了异常情况。在常规回访中该零售商发现,供应商为了节省材料,未经同意擅自对产品进行了修改,使得该零售商最终不得不降价处理这批产品。
Antony建议国内企业应将诚信纳入建立品牌和长远发展规划,同时,必须对这“十大禁忌”予以避讳,只有这样,与国际采购商合作时才能够游刃有余。(记者 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