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商用车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短途客运到城际物流,从医疗救护到警用防爆,从电力抢修到市政工程,从日常通勤到商务接待,处处都可以看见它们忙碌的身影。作为工具,商用车要皮实、耐用;作为助手,商用车要高效、快捷;作为伙伴,商用车要精细、大气。把这些要求综合起来,就是消费者对于商用车的关键需求之一——品质。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用车公司”)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产品从零部件到整车、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对“品质”的追求可以称得上“严苛”,这一点仅从商用车公司的精益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中就可感知一二。
提到精益生产,大家都知道它是以优化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在生产中遵循零缺陷、零损失、精益求精的制造理念,消除一切浪费的一种现代化生产体系。与很多企业单纯把精益生产作为企业运营和管理中一个工具的做法不同,商用车公司很清楚:实施精益化生产的关键在于人,一支深刻理解和认识精益生产体系的管理队伍尤为重要。上海汽车是国内较早运用精益生产体系的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的理念早已成为每一位上海汽车员工的工作准则。商用车公司的团队秉承这一理念,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生产过程中减少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和流程,搭建起精益制造和精益管理的平台,并在日常工作中坚定地将精益化生产注入商用车公司的血脉。
精益制造体系的核心在于制造标准和制造工艺。商用车公司在生产质量和过程管理方面都是按乘用车标准来实施的。由于商用车的车身结构比较复杂,品种繁多,在尺寸控制上也就相对困难,为了确保车身制造尺寸偏差最小化,商用车公司在整车的生产过程中率先提出“2毫米尺寸工程”的概念。“2毫米尺寸工程”是一个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从零件到总成,再到各个车间等生产制造部门,通过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对车身尺寸全方位检测、数据分析、实时改进来控制误差,使得每一辆车车身在尺寸偏差控制方面接近于2毫米,以达到和乘用车相同的车身工艺。如此严格的制造工艺,在商用车行业尚属首创。
精益生产体系对于商用车公司来说不仅是生产制造的一个环节,更是从采购到销售整个企业流程运作的基本理念。为适应未来商用车市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商用车公司在项目组时期就通过调整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使生产系统很快适应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打造出一条依托于信息系统的柔性化生产线。此外,商用车公司也力求建立柔性化的供应链。通过统一调配,使各个配套厂的零件供应、生产以及库存都能适应商用车公司的变化。通过建立生产、采购、销售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公司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生产计划的相关调整,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在精益生产体系之外,商用车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持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团队合作超越客户期望、以全球视野塑造卓越品牌”,这是商用车公司的质量方针。商用车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是通过严格的工序质量控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为了打造国际级水准的商用车品牌,商用车公司从项目建设阶段就同步开始了全面质量体系贯标工作,并采用行业最高标准ISO9000和TS16949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启动阶段就采取如此严格的质量认证的企业,在业内尚属首创。在生产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商用车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商用车公司力求将发现的每一处缺陷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主动预防的质量控制概念,而非仅仅在最后被动检验。不仅如此,商用车公司还通过运用DFMEA、PFMEA、PPAP、Audit等工具,从而实现了从概念开发、产品研发、产品认证、试生产到制造过程的质量稳定,并通过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来确保在产品上市后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商用车公司的质量概念不仅涵盖产品,还包括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体系延伸,商用车公司将整车产品质量控制由传统的整车企业生产质量控制,延伸到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确保全过程质量控制。商用车公司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帮助供应商构建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所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样品都必须通过商用车公司的严格测试才能被认可,而被认可的材料和零部件还必须通过生产能力和品质保证能力的严格考核后方可被批准进行批量生产。
商用车公司依托上海汽车的强大体系竞争力和资源优势,从项目组阶段就建立起的精益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使得公司在起步时就为满足并超越消费者的期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把MAXUS大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用车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