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17日,F1赛事的引擎声将再次响彻上海国际赛车场。这是F1与上海续约后的起步之年。新起点在带给人们新期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7年F1赛事举办的回顾和思考:F1赛事的举办,究竟给上海带来了什么?F1与汽车城的不解之缘将产生哪些影响?
市民眼中的F1
对于车迷杨光而言,上赛场是他圆梦的地方。2010年,就是在这里,他实现了亲眼见证舒米赛场风采的愿望。2006年,杨光在好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F1,车神舒马赫的精湛技术深深吸引了他,到现场亲眼观看偶像驾车也成为杨光的一大心愿。去年F1大奖赛,舒马赫再战上赛场。欣喜若狂的杨光第一时间预订了比赛门票,实现了为偶像呐喊助威的愿望。得知F1与上赛场再续7年合约,杨光觉得自己很幸运——“再会舒米,就在4月”。
F1结缘上海,对于车迷来说是一件纯粹的喜事,但对于上赛场附近的居民,心情就有些喜忧参半。“我们看不懂F1,也不舍得花那个钱,”住在上赛场附近的方泰居民李阿姨说,“但是,它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建赛场时,我家动迁得了新房,这周围的旧码头、破厂房也都没了,以前又脏又臭的河道整治了不少,现在河边有树有草,绿化好了很多。”的确,F1进驻上海,为这个地区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各种道路翻新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和绿化项目的开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直接造福当地居民。
2010年3月29日,连接汽车城安亭与上海市区的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上海赛车场便是其中一站,在车迷可以乘坐地铁抵达赛场主看台的同时,汽车城居民也能在1小时内从家门口到达上海市区。“出行真的方便了很多,这也算是F1落户带给我们这些居民最实惠的一项好处了吧!” 一位住在安亭、工作在市区的市民感慨地说,“而且,交通建设是连锁反应,这两年安亭新开了好几条公交线路,出门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发愁了。”据统计,为了配合11号线的运营,上海市、区两级交通管理部门新辟8条区域性公交线路,新建9个临时公交枢纽站,并对已有的25条区域性公交线路终点站实施调整。
然而,F1带来的效应并非一边倒的利好,不少市民直呼“房价涨得太快”。近年来,上赛场附近交通条件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再加上F1“名片效应”的作用,F1板块房产也不断升温。“老公房住了十几年了,想换套新的商品房,却有心无力,”居民何先生诉苦,“2004年F1刚来的时候,房价才三四千,现在前面加个1还不一定够,换不起啊!”
汽车城的闪亮名片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4年,上海一举拿下2004—2010年F1中国大奖赛的举办权。据统计,7年来,上赛场已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其中,30%是“铁杆”车迷,新增加的车迷则占到70%。据F1中国大奖赛运营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7年来,购票观众发生了较大变化,呈“U”字形趋势。2004年,F1单日入场人数达到26万,随后几年逐步下降,近年来又出现回升趋势。与最初几年主要依靠公司赠票和团队购票不同,近年来,个人消费门票比重大幅提高,2010年已接近70%。上海国际汽车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也见证了这一变化,从前两年隹票情况的跌宕起伏,到近两年稳定在1万人次左右,并以个人购买为主,证明了 F1的举办逐渐培育起一个车迷群体,推动了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
此外,F1中国大奖赛还给上海,尤其是给汽车城带来巨大的“蝴蝶效应”。从城市形象的提升到汽车文化的培育,从汽车产业的集聚到拉动交通、旅游等三产事业的发展,F1的作用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上海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大众汽车公司扎根安亭,而上海欲将汽车城打造成为“东方底特律”的构想策划已久。随着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落成,F1成为汽车城闪亮的国际“名片”。这不仅有利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响汽车城品牌,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产业集聚。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公司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安亭,正是看中了 F1赛车场和上海大众等汽车元素的集聚效应。
F1对汽车城旅游、交通、酒店等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国际知名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曾对与F1赛事紧密相关的7个行业(酒店业、旅游业、餐饮/零售业、运输业、展览/会议业、广告业和房地产业)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F1中国大奖赛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除房地产外的6个行业在F1期间业务量增额的当期效益为15.3亿-17.3亿元,房地产业的长期效益则达7.8亿-15.5亿元。就汽车城而言,F1赛车场已经成为安亭汽车文化的一大亮点,与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大众工业游、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等共同构成安亭旅游业不可或缺的汽车元素。邻近上赛场的唐朝大酒店,每年赛事期间都迎来订房高峰,收益比全年其他时段满租还要高。
不解之缘走向何方
然而,F1高额的运营成本也历来为人们所诟病。据媒体估算,上赛道于2004年启用,修建上海赛车场时一期共投资了26亿元,F1举办费7年共计约11.62亿元,每年电视转播权购买又是1.5亿元。这样下来,过去7年F1上海站的总成本逼近50亿元,平均每年成本6亿多元,而上赛道的年收入只来自基本的门票收入以及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收入,总计不到4亿元,每年大约亏损2亿元。
为扭转这一局面,F1中国大奖赛组委会在与国际汽联的续约谈判中,除了本次的申办费用大幅降低之外,还承诺将启动票价改革,推出更切合中国消费能力的票价体系。记者从今年F1中国站票价表上发现,主看台票价果然大幅下降,最高档次的粕金档降至3280元,主看台上层和下层则分别降到了2180元和1980元,而最便宜的周五练习赛单日票,甚至只要80元!不少学生车迷对于“只需80元就能看F1”欣喜不已。
此外,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也对上赛场进行多方面综合开发,不断提升利用率。在赛事活动方面,精心打造经典赛事品牌,除F1、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CCC)、中国方程式(CFO)等传统赛事外,还吸引法拉利嘉年华、亚洲GT锦标赛、保时捷卡雷拉杯等地区性汽车运动赛事落户上赛场。在厂商推介活动方面,充分发挥F1赛道的资源优势,吸引世界知名厂商到上赛场举办推介活动。在F1赛道开展新车推广、驾驶培训、VIP试乘试驾和媒体接待等活动。在旅游方面,对赛场内的旅游景点重新包装,增加了维修区、VIP包厢、控制塔、A车库、伯尼办公室、颁奖台等新景点。在会务研发方面,发挥空中餐厅场地优势,为企业、政府提供会务服务。据统计,近年来,F1赛道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
据了解,以往两年一届的“汽车文化节”今年也将移师上赛场,在F1赛事期间举办,并改为每年一届。F1与汽车城将以更加紧密结合的姿态,走向下一个共同发展的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