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紧紧抓住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难得机遇,通过推进实施企业发展“三年火炬行动”计划,全面深化精益管理、积极推进持续改善,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汇众公司与国内外同类优秀企业对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继续围绕公司“三年火炬行动”计划,通过继续推进持续改善活动,缩小差距,赶超优秀企业,寻求破题之举,为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初,笔者专访了汇众公司副总经理赵益强。
改善无止境 创新促转型
“改善无止境”是副总经理赵益强在精益管理大会上的主题发言,同时,也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作为汇众持续改善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他指出,近几年来,汇众公司内部通过开展持续改善工作,各项管理逐步走上轨道,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如何继续转变观念,把管理由“粗”转“细”至“精”;如何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市场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赶超先进的业内同行;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仍是当前严峻的现实问题。“作为精益生产的灵魂,持续改善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抓手。”赵益强说道,“我们的管理工作‘不进就是退’,对改善活动不热心的管理者,就不可能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卓越。”
在推进“三年火炬行动”计划之前,公司的改善变革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合理化建议、QC活动、“零缺陷”活动、VA/VE、现场改善活动、双革四新等等,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善活动,但由于资源分散,定义方法不同,管理部门不同,使得公司持续改善一度不能形成合力,基本上是“抄电表”的方式,即到了年底由部门各自申报,然后总结归纳,专家评奖,且全是正向激励,皆大欢喜,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经公司党政讨论决定,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成立持续改善委员会,于2010年7月建立持续改善办公室,搭建了公司统一管理的改善平台,整合内部现有的资源,重点突出现场改善,逐步形成全员参与改善的文化氛围。11月,公司召开精益管理大会,进一步强调先进管理理念,加大持续改善推进力度,将精益管理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努力开创管理工作新局面。
“现在,汇众已基本建立了一个改善发展的平台,它的潜能正被激发出来并成为公司发展前进的保障。”赵益强说道。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QC/零缺陷项目232项、降本增效项目359项、双革四新218项,共计创造经济效益1.38亿元;各单位共申报持续改善项目1091项,结题691项,总计投入费用158.5万元,经核算后经济收益达1393.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8.8。
人人讲改善 天天有进步
谈及2011年的持续改善工作,赵益强指出,围绕“致力研发促跨越,持续创新促转型,提升文化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要继续全面推进持续改善和自主改善,实施主动的改善行动,加大改善力度。持续改善,关键在持续,重点在改善,落脚点在创新。要运用精益理念,优化生产管理,完善物流布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利用TOC及价值流等管理方法,引入制造自动化理念,将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成组设备进行组合,大力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要形成一种创新和持续改善的机制,使全体干部员工形成“人人讲改善,天天有进步”的氛围,公司建立年度改善预算体制,并滚动制订当年的持续改善计划。通过价值链的分析,找出公司运行环节中每一个浪费“出血点”,并结合基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与改善行动,建立系统的改善计划。
赵益强强调,要固化管理成果,通过改善一固化一标准提高一继续改善一固化这一系列循环,逐渐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并形成常态。2011年是汇众的文化建设年,要让持续改善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使“精益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改善、关注成本、支持创新的氛围,形成崇尚持续改善的汇众文化。
另外,今年将重新制订奖励办法。双革四新项目、QC和零缺陷完全纳入持续改善奖励管控,所有持续改善项目奖励以收益和效果为导向;技术含量较高的持续改善项目(主要为双革四新类)由CIP。推荐公司技术创新奖励评审,奖励奖金可与持续改善奖重复发放;降本增效工作奖励以公司管理层嘉奖方式操作,一年一发,奖金额不超过效益值的1%。
汇众的改善活动已经展开,集结号已经吹响。相信以标准化的制度来固化改善成果并进行进一步的持续改善,汇众一定会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客户满意、股东满意以及员工满意的企业。(李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