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位于花园路边的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3楼会议室,众多上海节能行业的领导和专家云集在此。随着嘉宾手持水壶将绿色的水缓缓注入LOGO墙,“安悦节能”4个大字缓缓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注资5000万元上海安悦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诞生了。上汽集团又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打造节能减排的新天地。
造梦
2008年年初,春寒料峭。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在圆着中国人的百年世纪之梦——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世博场地开始完善规划,有的场馆锤声响起,有的桩基落地。
此刻,上汽资产经营公司也在造一个梦:让原能耗大户变成一个全新的节能产业基地。1月初,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在原乾通中山北一路老厂区破土动工,一时间,中远国际设计公司、太平洋能源中心、美国罗瓦楼宇、日本东京大学、欧洲能源中心、上海建科院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云集花园坊,为大家带来众多的信息:全球变暖、排放超标、用能超耗,中国GDP连续跃进带来污染物排放也节节攀升,节能减排时不我待;大家还带来了众多的技术:太阳能发电、中水回收、外墙保温、地源热泵、LED照明、自动遮阳、污水处理……
一个主题性的创意园区——“花园坊”以惊人的速度建设着,工程项目计划用16个月建设完成。
此时,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在上汽资产经营公司的领导班子中酝酿:既然节能减排未来有如此广阔的产业前景,既然我们已经建设起了花园坊节能减排产业园,集成了上海乃至国内外那么多的政策、市场及技术优势,为何我们自己不能打造一个新的节能产业呢?于是他们五上北京、二下珠海、三去郑州、再去山东,到全国各地拜师求教,学习节能原理,求教节能技术,寻求盈利模式,了解市场热点,并率先将有学术专长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及能源管理的专家请到公司来,从零开始,学着走路。
在那些天里,集团领导鼓励大家“要纽扣变大衣”,从点滴入手寻找市场突破,以求做大做强,还将美国等专业大公司介绍给大家,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董事会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先组建节能事业部,有一个抓手之后,再由浅入深。
在那些天里,他们开放大门,面向全国招聘技术人才。一时间,应聘者云集,他们好中选优,分各专业选拔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人才加入节能事业部。
张宪坤,这位从事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20余年的专家,在公司领导的力邀下,不顾外地家中爱人身体不适,加盟上汽资产节能事业部。他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使大家深深感受到长者的学者风度。陈雷田是位20世纪90年代从浙江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在多个重大节能项目中担纲主要负责人。他在远赴迪拜途经上海途中,被上汽资产公司领导截住,力邀加盟。在完成迪拜项目后,他毅然来到这一全新的团队,成为关键骨干。吴照是位年仅26岁的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2009年刚到节能事业部实习,就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部里专门让她参与水蓄冷项目的设计,她夜以继日地学习,现在已成为项目组的骨干。
在那些天里,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专家一遍遍地教授专业知识,不少刚走出校园不久的研究生们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他们不是捧起一本本的专业书拜读,就是围在一起交流技术问题。仅几个月的时间,大家逐步地从门外汉变成了节能减排方面的熟手。水蓄冷、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自控变频、余热回收等一项项新技术在专家教授的传授中被了解和深化。
圆梦
2009年年初,当上汽资产公司领导得知上汽活动中心将要改造两台燃煤锅炉后,便多次拜访,并提出如何改造的方案,得到了活动中心领导的支持。在方案设计中,节能事业部的同志们大胆提出集成地源热泵、水蓄冷、能源塔技术、变频、自控、余热回收等多种技术实施改造,仅用3个月时间就将项目改造成功。与过去相比,改造前是铲煤入锅炉,现在是用电脑鼠标就能操作;另外还腾出了近800平方米的面积可用于建成办公用房,节约操作人员8人。由于该项目成功改造,国家还给予上汽活动中心100多万元的奖励。在嘉定区组织的各种宾馆类能耗考核中,上汽活动中心均获得第一名。
2009年6月,已经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和技术的上汽资产公司节能事业部探索走向业外。当他们得知承担国家大型飞机研发任务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ARJ装配车间要实施暖通工程改造时,就主动参与投标。他们方案准备充分,技术成熟可靠,招标公司在众多参与竞标的公司中选中了节能事业部的标书。接标后在时间紧、任务重、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他们一直驻守在项目现场,有问题及时解决,项目经理徐新恒、老员工陈金荣为确保任务质量,经常驻守在第一线。由于时间紧,有时工地上同时有几支队伍在并行施工,飞机装配车间生产又不能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节能事业部的同志积极主动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2009年11月2日,当热风从风管吹向车间的每一个角落,当接收方用红外线温度仪读取数据,宣布一次调试成功后,大家都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毕竟是他们走向业外市场、打响成功的关键一仗。由于该项目的成功,节能事业部投标的上飞厂波音飞机尾翼生产的80号车间的节能改造项目也成功中标。目前,运用地源热泵和有自行研发专利的能源塔技术的上飞80号车间节能改造项目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接着是72号车间及面向浦东的中国商飞总装交付中心新厂房能源项目的竞标在等着他们。
也就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他们还承接了中国弹簧有限公司的热水工程项目,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使制作热水成本大幅降低,仅为燃油和燃气成本的一半都不到。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还为上汽临港工厂制作了3000立方的蓄冷设备,其中采用自主研发专利的复合水蓄冷技术,使其成为国内首个采用该种技术的水蓄冷装置。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解决了在建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电容量不足的问题,仅为解决不用增容这一项就可节约近千万元。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还成功地将蓄冷技术运用到上海大众南京工厂的焊接流水线上,既降低了工程费用,又减少了运行成本。
如今,随着一项又一项的项目成功改造,许多企业和地区都慕名而来。一年多来,他们先后为30多家企业单位出具了节能减排工程的报告和方案。2009年由于节能事业部业绩斐然,上汽资产经营公司被国家节能服务委员会评为“2009年度中国最具潜力节能服务公司”。上汽活动中心项目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优秀节能示范项目”。
追梦
面对昨天,他们可以骄傲地说:无愧于同事们的信任和领导的期望;而面向未来,他们深感肩头担子的分量。安悦节能正式诞生了,每一位安悦节能员工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人才、技术、市场这三个词一直存在于安悦节能领导的脑中。
节能人才是制胜的关键,安悦节能员工来自全国的8个省份,平均年龄32岁,绝大多数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科技和工程技术人才。全公司39%是党员,所有新进员工都打了入党报告。学习和争项目在公司中蔚然成风,未来要培养一批项目带头人,这是长期的任务。
技术研发是成功的法宝,从公司筹建的第一天起,领导和同志们就想到一块,在学习人家经验的基础上,要有所扬弃。大家一边学习一边研发。在公司的专利墙上已赫然挂着12块专利证书,还有10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市场开拓是重中之重,安悦节能员工的市场触角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市场上,他们现在所想的除了原有的传统工程项目外,又在研究碳税、碳关税、CDM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的远期收益权交易、节能综合能源规划、节能技术展示展览、节能工程项目咨询和培训等等。
安悦节能公司是幸运的,因为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新天地,国家为节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间。因为他们是在上汽集团大发展的时机下诞生的,上汽集团为他们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安悦节能公司身负历史使命,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在为集团节能减排服务的同时更好地用市场手段和方法打造出又一片更新、更广阔的产业。(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