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5日,由上汽人力资源部主办的“上汽-上海和南京地区技师创新论坛”在南京东华公司培训中心举行,来自沪宁两地百余名上汽优秀技师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难题,分享技术攻关心得。这是上汽首次举行跨区域技师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上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本次论坛分“设备维修”“汽车特有工种”“维修电工”和“冷加工”4个专业组进行。上海大众徐小平、上柴股份任建新、上海通用张捷、南京依维柯雍宁、南汽动力总成装配生产部庞毅宁等24名技师代表,分别从激光可视对焦技术、电子主轴安装调试、发动机冷试系统排堵、依维柯08款前围线电气系统设计、整车标定技术与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几年,上汽集团本着“造车育人”的理念,积极培育位于生产一线、掌握专业技术并具备精湛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员工队伍,通过开展技师技术交流、讲座报告、继续教育和国内外技术研讨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技术交流活动,更好地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上汽高技能人才队伍也不断得以提升,高技能人才比例从“十五”初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5%,上升到了2009年的24%。
【技师感言】
徐小平(上海大众高级技师)
作为一名从事汽车制造的技师,是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走出去多看看,多学习他人的技术经验和创新理念的。
在这次的创新论坛上,展示的课题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创新层面,都是行业中比较尖端的难题。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少见,只是过去由于缺乏交流、观念保守,加上学习不着力,导致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举步维艰。我们已经习惯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讨论,缺乏外向沟通的理念,以至于碰到难题时徘徊不前,找不到解决的突破口。而这次我们走出上海,与异地技师进行技术交流,为大家打开了思路。
任建新(上柴股份高级技师)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生产节奏不断加快,这都要求我们技师在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展岗位创新思路。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强为上汽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技术攻关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的核心骨干作用。
张捷(上海通用高级技师)
回味这次交流的点点滴滴,对作为一名中国汽车制造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人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们一直希望自主研发的汽车能站在国际舞台,与美日欧的同级别车型竞争,这其中,“人”的因素不容小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跨企业、跨区域员工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雍宁(南京依维柯高级技师)
我参加的是维修电工专业组的交流,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了解到了其他企业是如何进行设备改造的,他们面对问题的思路以及实现改进的方法,拓宽了我的思路,同时,对上海地区的设备情况及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才不会被时代进步的步伐抛得太远。
王砚宁(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高级技师)
在我们组别的交流中,上海的江寿红和郑玮为我们介绍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设备电器元件损坏导致设备故障率升高的问题,他们通过刻苦钻研,并查阅大量维修资料,最终解决了这一故障。这次,他们无私地把这一宝贵的维修经验与我们南京的维修人员进行了分享。
通过他们的介绍,我感受到一名技术过硬的维修人员一定需要在专业技术方面不停地钻研,才能在技术方面得到提高,这正是现在很多维修人员所缺乏的。
庞毅宁(南汽动力总成技师)
我认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靠个人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的支持。这次活动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继续教育培训、跨企业交流的平台,让我们看到在上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各类高技能人才,我们可以在上汽这个平台上实现区域交流与学习,实现共同进步。(任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