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9/202509237d447eec9e424b6f855009a06897b8cf.png
一身粉色的服装,一脸甜甜的微笑,一系列娴熟的引导手势,这便是“生命阳光馆”志愿者郭佩莉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欢迎参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11/07/037329.html

等待处理…

以感恩的心服务世博

——记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聋人志愿者\本报美术编辑郭佩莉

2010/11/7

一身粉色的服装,一脸甜甜的微笑,一系列娴熟的引导手势,这便是“生命阳光馆”志愿者郭佩莉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欢迎参观生命阳光馆!”她以专业标准的手语迎接每一批来馆参观的游客,此时无声胜有声。

1999年,郭佩莉从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毕业,来到上海汽车报社工作,成为一名美术编辑。听障残疾的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不仅在工作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开朗的性格也帮助她结识了很多知心朋友。她曾打着手语告诉记者,自己曾得到社会好心人的很多帮助,也希望能有一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年底,在得知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进行残疾人志愿者招募时,她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并以优秀的综合素质通过层层筛选,荣幸地成为了“生命阳光馆”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

“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诞生159年以来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展馆设立的目的是加深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理解,其主题定义为“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在馆里服务的30名志愿者,他们有的是视听障碍,有的是肢体残疾。郭佩莉告诉记者,自己在馆里的工作是引导观众进行参观,帮助肢体残疾讲解员作手语翻译,并为国内外聋人进行手语讲解。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她在业余时间专门自学了国际手语,以便与世界各国的残疾友人进行沟通,介绍“生命阳光馆”的文化。就在世博会担任志愿者期间,郭佩莉也收获了一份国际友谊。

今年6月,墨西哥歌舞团的聋人演员来到“生命阳光馆”参观,郭佩莉利用她学会的国际手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墨西哥客人非常开心,大家不一会儿就交上了朋友。在业余时间,郭佩莉主动提出担任导游,不辞辛劳地带领他们游览了上海的很多景点。墨西哥客人感到很满意,连连对郭佩莉竖起了大拇指。现在,他们之间还保持着联系,经常在网上进行交流。郭佩莉说,我觉得为别人做点事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快乐。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这个乐观坚强女孩最大的心声。

志愿者的工作是辛苦的,一天近10个小时站下来,不免会感觉到劳累。但在郭佩莉眼中,忙碌、充实、收获才是她世博工作经历的最佳写照。她说,平时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当发现有些残疾人行动不便时,自己便会主动推着他们的轮椅带他们去想去的地点,并帮助他们打水、买饭等。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却委实体现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精神。

如今,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对于郭佩莉来说,这一段世博志愿者经历将成为她生命中一次非常难忘的美好回忆。

图为郭佩莉与肢残讲解员在“生命阳光馆”门厅迎接观众。(记者 林芸)

上篇:本报召开2011年度宣传报道暨发行会议
下篇:民建上汽工委举办2010年创新发展论坛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