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设:
从“汽车基地”向“宜居之城”迈进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安亭就成为上海的汽车重镇。由于长期偏重制造功能,40多年过去,这里始终只是一个生产基地。
2001年9月28日,上海国际汽车城启动全面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汽车城是一座城”的新理念,要求这里不仅是“造车之城”,而且是“汽车服务贸易之城”,更是产业化与城市化融合的现代国际新城。按照这样的功能定位,经过第一阶段功能性建设,安亭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如果用一个镇的标准来考量,这样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可是,用“一座城”的标准来考量,现有城区的体量还不够大,城市化配套还不到位。去年,安亭、黄渡两镇“撒二建一”后,汽车城决策层将“产城融合”作为汽车城发展的新动力,引领汽车城向“宜居城市”迈进。
按照宜居城市的目标,汽车城从4个方面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规划先行,加快汽车城核心区规划调整。委托中国规划院为安亭编制的汽车城90平方公里战略发展规划和“环同济技术经济圈”策划方案中期成果已经形成;核心区25平方公里详规修编和各类配套专业规划正在抓紧实施和制订。安亭北部新区建设规划(上图)也在近期策划完成。
加快动迁,确保重大项目按时供地。先后启动核心区“大鱼头”、研发区住宅二期、轨道交通墨玉路站项目二期、同济科技产业园和安亭北部新区等地块的动迁工作,今年计划完成居民动迁660户、企业动迁9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000亩。
优化配套,加快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今年城市建设的重点为医院、学校、文化、商业配套等重点项目。目前,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项目已经奠基开工;集博览、商业、休闲、文化、教育、办公、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轨道交通11号线墨玉路站综合配套项目——嘉亭荟商业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住宅部分年内可望预售;安亭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本月即可建成启用;两家新增五星级酒店——安亭大酒店和颖奕高尔夫球场皇冠假日酒店正在抓紧装修和环境绿化,明年都将开业迎客;今年4月,汽车城启动城市标志系统“升级工程”,目前,50多块崭新的城市标志标牌已经在核心区和中心城区亮相,为汽车城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汽车城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轨道交通11号线和沪宁城际高铁建成通车,使汽车城居民和企业员工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曹安路隧道竣工开放,有效地缓解了轨交安亭站客流穿越曹安路地面路口的通行压力;核心区道路绿化整改一期(7公里)工程竣工验收,核心区的城市景观更加优美;核心区景观亮灯一期工程(墨玉南路、博园路)于6月开工,计划本月底亮灯。届时,核心区的夜景将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经过9年建设,汽车城已经拥有一流的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登上汽车城大厦最高层,鸟瞰汽车城全景,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汽车城雏形已经在安亭崭露头角。
人才高地:
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产业
产城融合离不开人才支撑。去年以来,汽车城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人才与产业的互动双赢中谋求新突破。截至上月底,汽车城已经集聚外籍和海归人才1万多人。其中,入选中央“优秀计划”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同时,还有10位“海归”科技精英正在等待中央批复。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不拘一格集聚人才。汽车城规划建设的功能性项目在前几年相继建成,为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事业平台。截至上月底,汽车城累计引进汽车产业人才6000多人,其中海外人才500多人。一大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脱颖而出,有力地支撑了汽车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集聚行业优势,拓宽引才渠道。今年2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中国汽车报4大汽车行业组织联袂入驻汽车城,为汽车城和海内外汽车精英搭建了新的对话交流平台。4大行业组织积极为汽车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并在汽车城举办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暨首届中国汽车传媒大会,把国内与汽车相关的人才和资源都整合集聚到安亭,为汽车城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开辟了新的通道。美国最大的天使融资机构——K4天使投资集团就是通过这个新渠道落户汽车城的。
实施人才优先方针,营造人才发展优良环境。人才基地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人才政策,如方便快捷的投融资政策、贴近需求的创业导师政策、具有实效的中试基地扶持政策和“三位一体”优秀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等,形成政策服务亮点。在汽车城,人才不仅引得进、留得住,而且如鱼得水、大有作为。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杨志刚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航空工程与空气动力学博士,主要从事地面交通工具风洞的研究和运用。由他领衔建设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去年9月正式落成启用,开始为我国汽车和轨道车辆工业的自主研发提供基础性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年轻的风洞创新团队正在茁壮成长。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傅振兴,1982年到美国肯塔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工作10多年,在电机和电力电子、能源存储、高压能量传送和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深的技术造诣,多次担任相关国际会议的分委主席和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出任美国底特律华人工程师协会主席,是该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2008年,他毅然回国,投身上汽集团旗下专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加入祖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行列。去年,上汽集团作出开发纯电动汽车的重大决策,傅振兴被任命为捷能公司负责EP11项目的总工程师。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傅振兴带领部门员工顽强攻关,保证了世博展车在短短两个月内顺利完成组装、调试并交付使用,在世博国家电网馆顺利展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马征鲲落户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后,主导设计过荣威N1概念车。在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出的“叶子”概念车(下图),是他带领锐马汽车造型设计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创新设计的又一杰作。电驱动“叶子”车顶部的“大叶子”其实是一部奇妙的光电转化器,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集光电转换、风电转换和二氧化碳吸附转换等自然能源转换技术和“负排放”概念于一身,“叶子”车将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启迪人们不断探索发现清洁、可持续的汽车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