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日,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在我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背景下,内燃机作为汽车的最关键零部件,愈发受到广泛的关注。2009年,中国生产内燃机6700万台,总功率达11.3亿千瓦,产值2739亿元。内燃机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无可争议的支柱产业。
节能减排 促使内燃机技术提升
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内燃机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量66%以上,约12%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汽车,而每年新增的炼油能力几乎都被汽车增长量消耗。“这是内燃机行业的从业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上都应认真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阳树毅在会上指出,“内燃机行业应从传统产业跨入到高技术产业,这不仅是对汽车等行业的巨大贡献和支持,更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采用新能源的动力和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都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内燃机技术的升级。会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辛军在会上作了题为“自主品牌创新之路”的报告,讲述传统动力总成到新能源动力总成过程中,上汽自主创新开发发动机的近况;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则阐述了近期“柴油机燃烧控制技术的可(多)变性研究”;清华大学教授王建昕作了“高效清洁车用汽油机的研究进展”的报告,并将汽油机与柴油机对比后,指出要冷静看待轿车柴油机。内燃机行业正积极利用产学研资源,提升技术水平,着力打造自主、高技术的产品。
把握机遇内燃机工业正由大变强
内燃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小型移动电站和战车等都以内燃机为动力。世界上,内燃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的内燃机,面临着节能减排、低能耗动力与新能源并重战略的环境和挑战。即便如此,“‘十二五’时期仍是内燃机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张小虞在会上表示,“可以肯定,在看得见的未来,内燃机的作用仍将不可替代。”现代内燃机这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已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记者 严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