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总结学会专业委员会上半年工作,认真制订“上海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产学研事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2010年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8月27日在无锡召开。学会理事长陈因达、秘书长阳树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上一届秘书长高凯生与19个专业委员会主任(秘书)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秘书长胡孝渊主持。
陈因达向大会作重要发言。他特别提及担任上汽股份副总工程师的阳树毅出任学会秘书长,这在学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将有力地推进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指出,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基石,只有专委会的工作出彩了,才会有学会工作的出彩。在“三服务一加强”的精神指导下,专委会也要“开门办会”,要创新办会方式,既要有各专委会之间的交叉合作,又要有同相关的模具、化工、材料等学会进行学术热点的交流,甚至同国际同行开展新能源、智能化等专题切磋。上海高校正在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会可结合自身的工作积极支持配合。陈因达表示,学会将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各专委会的工作开展。
当选为秘书长未满月的阳树毅向与会代表指出,要认识到学会工作对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在理事长的领导下,在秘书处的努力下,学会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产学研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因此,新一届学会在开展好产学研工作的同时,仍然要坚持学会的办会宗旨,以上汽集团为依托,与上海的其他相关学会、汽车企业携起手来,服务好上海的汽车行业。还可以和各地的学会开展合作,组织好学术交流,打造学会的一个品牌活动,共同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另外,秘书处要研究可否将学会的年会活动时间基本固定,便于学会成员安排时间出席,进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学会要考虑设定一个奖励制度,表彰有贡献的科技人员,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把学会每年评选的优秀论文推荐给国家专业的一级刊物发表,这样对学会的建设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会有很好的作用。目前,上汽正在制订“十二五”规划,学会也承担了经信委下达的上海市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规划的定位肯定有差异,但希望能有机地衔接起来,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
“学会秘书处组织或主办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绩效,产学研的‘墨迹效应’顺利扩展,又有几个新项目签约或已经实施。”高凯生在回顾了上半年的工作后,对下半年的工作作了展望:完成市经信委交办的“上海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和市技监局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上海名牌评审规范”项目;确保“轻型商用车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开发”等4个产学研项目的完成与立项;同时,还要抓紧筹办将在九、十月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学术研讨会”和“第三届绿色亚洲联盟论坛”。
胡孝渊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他说,专委会的学术交流要紧贴上海汽车产业发展脉搏,推进企业工艺制造、产品研发、质量攻关和知识管理等创新能力,关心优秀科技人才的成长。要积极为产学研项目落地牵线搭桥,提高技术骨干参与的积极性,把专委会办成“工程师之家”,使其战斗力更强,覆盖面更广。
专委会的代表分别就汽车制造、汽车质量、发动机、节能与材料、汽车标准、应用与服务、汽车空调、汽车回收利用、计算机应用、汽车测试、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研究、汽车电子电器、节能减排、汽车环保、汽车安全等专项学术活动、项目进展进行了交流。在每个代表发言结束,陈因达分别给予了精到的点评与指导性的建议。
会前,全体代表参观了上汽商用车无锡LDV基地,据悉,该基地将于明年3月试生产。(图文 袁伟佐 沈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