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轿车已经是连续几个月销量环比下跌,SUV也终于停下了强势上涨的步伐,只有MPV一枝独秀,环比上涨12.7%。而今年上半年,MPV国内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0万辆,超过了两年前MPV的全年销量。难道在SUV崛起之后,MPV的春天也终于要到来了吗?
笔者觉得,说是春天,对MPV来说,或许还是早了一些。
简单统计一下历年来MPV在狭义乘用车销量中所占的份额,就很容易得出这一结论。2003年,MPV全年销量8万余辆,2008年,全年销量接近20万辆,2010年,上半年销量突破20万辆。只是,单纯销售数量的增长却并未改变MPV在市场上的比重,这几年间,即便是销量猛增的今年上半年,MPV一直都只是维持着狭义乘用车销量4%左右的份额。相比起来,SUV这个MPV曾经的“难兄难弟”,如今在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10%。
MPV的空间被轿车和SUV挤压
MPV的字面解释是“多用途车”,即把轿车的舒适性、大空间和货车功能集于一身,载人拉货两不耽误。按理说,这种多用途的乘用车在私家车市场上应该是大有作为才是,在海外市场,视区域不同,MPV所占市场份额在10%-30%之间,远高于国内的4%。
浅析其原因,这些年来国内车市开始流行“跨界”和MPV“多用途”属性之间的冲突,恐怕是影响MPV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MPV的诞生,是起源于市场对其他车型功效过于单一的不满足而产生的,所以,当轿车和SUV也开始向多用途方向发展,MPV的生存空间就直接受到挤压。
简单举几个例子,前几年,标致新307上市,这款轿车的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放平后,307就可以获得一个不属于紧凑型MPV的载货空间。东本的CR-V,其部分区域市场的消费者,直接就把这款车当MPV来使用。完全媲美轿车的舒适性、还过得去的越野功能以及可以满足小幅度需求的载货能力,让CR-V在某种特定消费环境下,基本就是一辆完美的多用途车。这几年热销的那些都市SUV基本也都如此,再以逍客这款紧凑型都市SUV为例,后排座椅同样可以完全放平,载货空间充足,再加上舒适的驾乘和越野性能,可以满足不同用途和功能的需求。那么,MPV还能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可以坐7个人?可是,现在SUV也有7人座版本的,比如汉兰达,作为一款大中型SUV,10款在售车型中,有8款是7人座的。有SUV如此,MPV又能奈何?
显而易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下,轿车、SUV的跨界风未来还会愈演愈烈,产品的功效、用途范围延展也越广,集合了数字化和网络功能之后,消费者完全可以在轿车和SUV上移动办公甚至是举行会议,而这个,曾经也是MPV的卖点之一。
跨界小型化或是MPV出路
MPV市场上销量居前的老三样GL8、奥德赛、瑞风初始都是以商务车的形象面市。竞争了几年后,奥德赛率先放弃了在商务领域的竞争,开始转攻家用市场,这一举措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明智的,在保持了一定商务用车的销售份额之外,还为其争取到了一部分家用消费者。再之后,其他企业也开始试水家用MPV市场,最典型的就是长安福特的S-MAX。客观地说,S-MAX这款车是相当不错的,操控堪比轿车,油耗表现也十分出色,宽大的空间更可满足各种场合和用途的需求。可是,这款车从7座改到5座,现竟已沦至订单生产的窘地,只能哀叹是非战之罪了。
有一点还是很明显的,在微车、面包车、轻客等众多车型包围下,MPV想依靠商用市场实现飞跃的难度很大,同样,在SUV和轿车的挤压下,在家用市场崛起同样也不容易。但是,基于这几年私车消费额的增长速度,MPV还是应该着力扩大在家用市场的份额,SUV就是眼前最好的榜样,当年的硬派越野车和时下跨界了的都市SUV,境遇差别有多大,看一看前后的销量就知道了。
既然轿车和SUV能混杂MPV,MPV又为何不能跨界回去?既然大型的、7座的MPV难以取悦私人用户,那么,小型的、5座的MPV能否让局面有所改观呢?
6月份的MPV销量排行中,一汽吉林的森雅以4528辆的销量,超过奥德赛挤入MPV销量榜前三,据了解,在这款小型MPV的在销车型中,5座款型是最热销的。虽然,森雅的产品营销模式未必能套用在其他品牌身上,但至少这已经是这几年MPV市场难得一见的一匹黑马了。
所以,MPV也不妨大胆地跨界出去,车身不妨紧凑一些,乘驾舒适和操控性也更贴近轿车一些,空间布置再灵活一些,道路通过性也可以加强一些。反正已经有了7座的SUV,又为何不能有更多的5座家用甚至是越野MPV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