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pc20250730fa08242148dd434595e681439879ecaf.jpg
笔者最近对一些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与企业领导、能源管理部门、节能管理人员的座谈交流中,深深感到,经过“十五”期间四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6/27/032151.html

等待处理…

制度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作者 陆文耀
2010/6/27

笔者最近对一些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与企业领导、能源管理部门、节能管理人员的座谈交流中,深深感到,经过“十五”期间四年的部署推进,无论是企业的节能意识,还是能源管理工作基础,或是推广节能技术进步,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和夯实。

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使企业节能管理体系中的这个重要环节形成弱化,对扎实推进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带来影响。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在各个企业将节能减排工作视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最后努力冲刺时,笔者愿就能源管理制度建设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能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长效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用能管理,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起到制度保障;

2、职责明确性。能源管理制度明确了企业管理部门、用能部门的各司其职,从采购、使用、管理,到输入输出、转换分配,从目标确立,到目标分解,职能明确,条线清晰;

3、操作规范性。能源管理制度规范了节能工作的每一个流程、节点,都有章可循,使企业节能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4、不可逆转性。从精益生产的角度看问题,能源管理制度的建立,意味着现场生产、工艺操作的不可逆转,必须是按照制度操作,而不是可有可无,随心所欲;

5、可复制性。对于有着母子公司的企业,在管理机构、部门设置、产品工艺、用能设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借鉴有关的能源管理制度,制订适合自己的管理要求,实现下降管理成本、管理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如:200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9年的《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国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和国标《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其中,对能源管理制度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法规性和操作性方面为我们制订能源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能源管理制度建设,不仅是保证企业节能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保证节能工作的流程和效率的基础工作,更是贯彻落实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笔者结合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调研和能源审计报告,对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觉得在完整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尚存在不足:

1、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有的是20世纪90年代制订的,其间,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部门设置、用能情况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能源管理制度却滞后于用能管理现状,至今未作修订;

2、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有很多是部门层级的,而部门层级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权威性,难以在企业内部有效实施和落实;

3、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要素不完整,没有覆盖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致使能源管理在某些方面陷于真空,难以落实;

4、一些企业虽然有了较完整的能源管理制度,但一是缺乏对制度的有效培训和宣传,员工知之甚少;二是对制度的执行缺乏管控,使制度流于形式。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就像跛子,不扎实、不稳固。

能源管理制度分类和要素内容

(一)能源管理制度的分类

能源管理制度按其管理要求大致可做以下分类:1、指导类管理制度:主要是规定了能源管理的职责、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对重点用能设备的管理要求:主要是规范对重点用能生产设备,如流水线、机床设备、热加工炉等,以及对辅助生产设施,如动力站房、空压站房等的要求。3、工艺操作规程和细则:主要是在生产作业中,对生产用能的工艺操作要求,如作业指导书、点检卡等。

(二)能源管理制度的覆盖范围

能源管理制度应该覆盖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即能源输入、能源转换、能源分配和传输、能源使用(消耗)、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和节能技术进步。

(三)能源管理制度的要素内容

1、能源消费统计管理制度

能源消费统计是指系统地搜集整理能源系统的资料,如实地反映能源供需过程及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定岗、定人、定时抄表制;准确填写耗能原始记录,建立主要耗能设备的台账;能源消耗量统计制度等。

2、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管理是指配备和用好计量器具的仪器、仪表,保证安全运行,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各种有关能源数据。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要求,对能源器具达到规定的配备率、检测率和鉴定率。主要包括: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抽检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能源计量实验室工作制度等。

3、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企业要制订先进、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制订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制订能源消耗定额的逐级下达程序,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规定方法对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定期作出报告;通过对历年产品单耗的定额考核,核算分析产品用能成本超降情况等;根据集团的节能考核目标,层层分解指标,明确责任人,并在“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经营体方案”中充分体现。

4、能源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应对能源的购入进行严格管理,准确掌握购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满足生产需要,为合理使用能源和计算能耗总量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选择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应方,包括能源价格、运输以及提供方能源质量、供应能力进行评价;采购合同要明确购入能源的数量和计量方法;签订采购合同要明确购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等;有关能源采购,应明确有能源管理部门提出意见的流程;实行非核心业务一体化管理采购模式的,应明确供应商采购节能材料的职责。

5、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制度

应从“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入手。主要包括:明确选择节能技改项目的原则。技改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地区技术改造发展规划,紧密跟踪本行业的节能技术发展信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改项目要积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政府节能扶持资金等。

6、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报告制度

企业应结合企业节能指标体系,定期对能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对主要耗能设备、工序的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节能规划和发展生产、降本增效等结合起来。在做好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向政府和集团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主要包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有关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定期向政府和集团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节能措施等。

7、节能管理奖惩制度

企业应设立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节能合理化建议,并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惩罚,主要包括:实行节能奖励的原则,对完成节能任务、提出节能合理化建议及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关于浪费能源的处理规定,对不遵守规定、浪费能源的行为,视行为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有关奖罚的种类和细则等。

8、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制度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节能降耗培训,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能源标准,使全员增强节能意识、了解节能方法、明确节能要求和职责。主要包括:制订普及节能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节能专业技术培训,能源管理短期培训、节能工作交流;会同企业节能主管部门进行企业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专业培训,并实施上岗操作考核、发证工作;积极支持节能管理人员参加各种业务技术培训等。

抓好能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工作要求

1、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的节能意识

企业领导的良好节能意识应该体现在:将节能工作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包括制订有支撑措施的节能目标并予以分解、正常开展三级节能工作网络活动、均衡能源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定期审核修订能源管理制度等。

2、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包含两方面内容:制度制订和制度实施。对于制度的执行,一是要形成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将制度建设纳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要形成目视化管理,尤其在现场,要体现用能管理要求,提醒员工执行;三是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能源管理制度的培训,评选节能先进,树立节能榜样,形成执行能源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执行制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好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提高执行力。

3、创新能源管理制度工作

创新能源管理制度工作,可从能源管理的机构和组织、网络和人员、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着手,也可从用能结构、用能设备、加工工艺、节能技术等方面着手。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企业用能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修订完善,形成新的制度。

4、梳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

一是要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归类,从企业众多的管理制度中,根据制度的层级,逐一归类;二是要根据制度的要素内容,进行对标,拾遗补阙,找出缺失的制度要素;三是要求企业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根据归类和对标,讨论制订完善能源管理制度。梳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可用矩阵方式,点面结合。

上篇:没有了
下篇:文明观博200问(节选)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