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开园至今已有1个多月时间,随着日客流量的不断增加,世博车辆的安全运营成为近阶段秦超心中的头等大事。秦超,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新能源车辆集成科高级经理,他和他所在的研发团队,为世博会已连续奋战了300多个日日夜夜。而今,他们依然没有停下,为了给上汽世博车辆后勤保障服务提供支持,他们中的一些优秀骨干还将继续战斗140多天。
他就像一个“铁人”
“他就像电影《铁人》中的王进喜一样,是一个累不垮的‘铁人’。”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协调经理孙西义一提起秦超,便用了“铁人”一词来形容。从去年2月9日世博新能源客车项目立项,到今年5月1日世博开园,秦超所带领的研发团队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从整车设计、样车开发、样车试验、批量生产支持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从项目开始到现在,他总是每天早上7点就到单位,晚上总是最后一个才走。这一年多来,他看上去苍老了很多,两鬓的白发也渐渐多了起来。但他仍坚持每天从早到晚辛劳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每当同事们劝他多注意休息时,他常开玩笑似地说,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了,如果让我停下来,说不定就会生病的。”孙西义介绍说。
今年4月底,秦超68岁的母亲突发脑卒中,那时正值世博开园前最紧张的时刻,其家人为了不影响他按时完成世博新能源汽车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没有告诉他这个消息,直到今年4月车辆已顺利完成生产交付,他才得到家人的消息而回家探望。从今年过完年至今,秦超只休息了3天。而就是这短短的几天休息,秦超依然忙碌于工作上的事务,没有停歇。目前,世博车辆的运营已步入平稳状态,但是,兼任上汽世博车辆运营保障专家组副组长的秦超,心中依然放心不下世博车辆的运营及维护。每周,他总要抽时间去世博园区检查世博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并要求全体车辆保障人员积极做好车辆的日检、周检及月检。同时,秦超还不忘对提供世博车辆零部件的供应商进行跟踪,三天两头赴全国各地供应商处,与他们进行技术交流,为世博车辆安全运营提供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
他们是最优秀的团队
王云高,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综合管理部总监,作为秦超研发团队的坚强后盾,支持着他们一步一步将难题攻克,最终按时间节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该项目。说起秦超他们的团队,王云高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这支新能源团队是一支拥有高学历、掌握熟练高科技技术、甘于奉献的先进团队;他们技术过硬,执行力强,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团队。他们为了世博项目,不顾严寒酷暑,不顾疲劳作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有的同志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但他们打着吊针,依然坚持工作;在医院治疗,心中还惦念着工作。
今年4月初,为了世博车辆与充电站的联调,研发团队抽调30多名骨干进驻世博园内作战。秦超每天早晨7点就到世博充电站,早早协调好公交、充电站和返修车间的工作,合理安排并做到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每天都忙碌到晚上12点。经过15天的紧张工作,最终在世博试运营前完成了车辆与充电站的联调。
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冬季的严寒天气,致使团队中很多人身体抵抗力下降,患上了严重感冒。由于整天在各方之间协调,秦超体力透支,连说话都很吃力。然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坚持完成任务。王瑞敏是研发团队中负责动力系统调试的女博士,在车辆调试最紧张的时刻,她虽然高烧未退,还在医院打吊针,但她直到现在还不能安心在家休息。秦超说:“你正生病,要立即回家治疗、休息。”可王瑞敏第二天又来上班了,还说:“为了能赶上进度,这点病不算什么。”非常质朴的话语,却表达出了最真挚的责任感。
齐洪元是研发团队中生病最重的一位。世博会开幕后,原以为可以稍稍减轻一点压力的他,却因为连日的过度疲劳而引发肝损伤,不得不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却时刻牵挂着项目的进度。每当领导和同事去探望他,总是看到他在翻看相关的技术资料,见到他时,他问得最多的还是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作为团队的带头老兵,秦超说,能和这样的团队共事,能和他们一起参与世博,为世博会的顺利运营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在我心中,他们才是最优秀的团队。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精干的团队,世博观众才能够安全方便地在园区进行游览。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回报。最近,秦超荣获了2009年度上汽集团“先进个人”、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所在的研发团队获得了“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汽工会授予的“产品研发先锋号”团队称号。面对这些荣誉,秦超很淡然,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分内的事情而已。荣誉的取得,绝非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整个研发团队集体力量的体现。(记者 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