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我国最发达地区迎来车市首轮快速增长,到2029年欠发达地区汽车逐渐饱和,这期间的30年应该是我国汽车市场可保持快速增长的“黄金时间”。换言之,从现在开始,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还可以延续大约20年时间。
据权威部门公布数据显示,近来,国内汽车经销商出现了库存压力增大的现象。那么,告别“供不应求”的中国车市,究竟是理性回归,还是将由此陷入低速增长呢?对此,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市场与营销副总裁倪威认为,我国车市繁荣还能延续20年,在此期间,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发展大势不会改变。
倪威表示,相比人均GDP,他更倾向采用“R值(汽车销售价格/人均GDP)”的指标来衡量汽车进入家庭的“边界条件”。当一个地区的“R值”达到3左右时,就可以认定这个地区的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了。
倪威说,地区差异也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汽车的平均销售价格上。但是,为了便于简化分析,可将家庭轿车的目标价格设定在8万元左右,“R值=3”对应的人均GDP大约为2.5万元,可以就此推算出各地区汽车进入家庭的时间表。按此计算显示,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去年“R值”刚刚达到3左右,但是,上海早在2000年“R值”就达到了3,意味着已经具备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条件,而贵州预计在2018年左右,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倪威说,基于“R值”的差异,可以将我国大致分成以下4个区域:最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浙江、江苏、广东及山东等),中等发达地区(河北、湖北、湖南及福建等)和欠发达地区(江西、甘肃及贵州等),各区域汽车进入家庭的时间节点分别为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2年左右。通常,当某地区“R值≤3”以后,将迎来汽车消费的爆发式增长。由于我国各区域进入汽车爆发式增长的时间有先有后,进而形成了“接力棒”式的消费需求释放,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自2002/2003年首次“井喷”后,仍能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另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起,二、三线城市开始逐步成为汽车消费增长的主力,同时,小排量经济型车也开始领跑车市“大盘”……,这些都可以从“R值”理论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倪威表示,欧美日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饱和量后,汽车销量的增长幅度就会趋缓。此时,汽车销量增长主要来自车辆更新,而不再是首次购车。对美国来说,当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800辆时,市场趋于饱和。而欧盟国家和日韩的饱和值则分别是600辆和500辆左右。倪威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值在400 - 500辆之间。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显示,北京将于2018年左右进入汽车饱和期,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也许到2029年左右才能实现500辆 / 千人的汽车保有量。
倪威概括说,从2002年我国最发达地区“R值”达到3,迎来车市首轮快速增长,到2029年欠发达地区汽车逐渐饱和,这期间的30年应该是我国汽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黄金时间”。换言之,从现在开始,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还可以延续大约2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