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承担起四大使命
作为上汽荣威全新A级车战略的核心车型,荣威350在外形、空间、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领紧凑级车型之先河,特别是在“信息化运用”方面,更是在世界车坛独树一帜,而这也成为荣威350承担起四大使命的原因。
使命一:引领车型发展,创造紧凑车型新标准。在空间方面,凭借2650mm轴距及精湛车内设计,使荣威350在驾乘空间上领先车市其他车型,即使身高180cm的乘员也能获得充足的前后头部和腿部空间。而严格按照欧洲五星碰撞标准设计的荣威350也成为一款可以提供全面防护的安全车型,更将紧凑级车的安全性提升至了全新的高度。
使命二:采用绿色动力,引领全球家用轿车低排高效大趋势。荣威350所配置的全新1.5L直列4缸发动机拥有低能耗高输出特质的发动机,不仅油耗表现出色,其80kW的峰值功率表现更是超越不少传统1.6L发动机。
使命三:率先使用3G技术,创时代先河。荣威350率先在紧凑型量产车上引入3G互联网技术。通过3G技术的应用,荣威350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成为智能化的强大网络终端,实现各种基于网络的实用功能。由此“个体的数字化”转向“群体的网络化”,汽车由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成为全时在线的互联平台。
使命四:树高端自主品牌形象,抢占紧凑级市场。荣威350作为荣威品牌抢占国内规模最大的A级车市场而特别设计的战略车型,不仅代表了荣威走中高端市场路线的形象,更将代表自主品牌在该细分市场中挑战国际巨头。
网易
造型精悍方便实用
荣威品牌的设计基因在荣威350车型上随处可见,精悍的造型与风行的3G概念,荣威350直指年轻消费者。
荣威的家族前脸在350车型上也有体现,盾形引擎盖加上翼展式保险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550车型。不同的是,350车型的荣威 LOGO 由展翼线性进气栅栏托起,较之550放在盾形引擎盖上的设计更为醒目,似乎也更符合大众审美。
荣威350的内饰相较于外观而言,整体上显得比较稳重,不过独特的悬浮中控台设计和数字仪表带来了不少科技感。内饰的整体色彩比较传统,中控台的按键手感舒适,有阻尼感,布置比较简洁,使用简单易懂。Loetsch全息数字仪表盘体现了荣威350的科技感,直观的数字显示了速度、引擎水温、平均油耗等信息。两个圆形仪表配以银亮镀铬装饰圈呈现出3D效果,体现出丰富的动感。
在荣威350车内,我们可以随处见到各种储物设置,前杯架、手机槽以及后排烟灰缸等等。除了一些常规配置外,荣威350还在许多细微之处下足功夫,手套箱中增添笔夹以及前挡玻璃边的收费卡槽设计就体现了其人性化的一面。
环球汽车网
科技造车的先河
荣威350定位于A级轿车,但这款车的排量却只有1.5L,看似不敌竞争对手。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款发动机,因为这款引擎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80kW,在4500转/分的时候,即可有135Nm的最大扭矩输出,百公里油耗在6L左右,这个数值表现还算让人满意。
荣威350同样作为一款家用轿车,承载能力也比较优秀,首先后备厢的存储空间非常宽大,达到了乘客。不过这些配置在荣威350集成的3G通讯技术这朵大红花身边,都只能算是绿叶级配置。荣威350的3G系统反应速度很快,显示效果也非常好,在当今国内家轿市场中,荣威350这套3G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坐上了头把交椅。
华西都市报
信息化先锋
一个是国内汽车巨头——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一个是世界顶尖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先生。当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无疑成为北京车展首日最大热点。他们的联手,推出了中国首款智能网络轿车——荣威350。
荣威350搭载全新开发、同级领先的1.5LVTi高效能发动机,匹配4速Multi-Mode自动变速箱和5速SSG手动变速箱,在同级车中率先满足 CNCAP 五星级设计标准以及欧Ⅳ排放标准,2650mm超长轴距造就最为充足的车内使用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车系可选配InkaNet智能网络行车系统科技选装包,其各项指标全面超越目前国内A级车的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国内A级车市场主流车型的发动机为1.6L,价格分布在10万~15万元之间,而搭载了1.5LVTi高效能发动机的荣威350,在动力相近的情况下,以最优空间、最佳性能、最丰富配置和8万~12万元的价格区间所带来的最高性价比,超越了国内同级产品。无论是优秀的产品力,还是定位3G时代满足网络互联,荣威350都已经吸引了A级车市场较为宽泛的主力消费群。
华夏时报
移动网络城堡
荣威350在荣威550“全数字轿车”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以“智能化网络行车系统”将实时信息、路况信息、导航、车与车之间的互动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号称是国内第一款“全时在线中级轿车”。
荣威350的智能行车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3个“全”—-全时在线汽车生活、全能高效行车体验和全领域沟通空间,分别实现实时资讯检索、资讯娱乐内容个性定制、海量拓展程序、实时路况导航、一键式信息服务、电子导游、SNS车友社群和车载移动通讯功能。这一高效便捷的智能网络行车系统,满足了荣威350目标人群对时尚科技的内心渴求。
荣威350作为首款基于云计算信息互动系统的“全时在线中级轿车”,有望以信息化技术推动汽车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从“全时数字轿车”荣威550到“全时在线中级轿车”荣威350,清晰地呈现了上海汽车“探求未来人们对汽车生活的需求”的研发理念。
解放日报
轿车信息化
本届北京车展上,上汽自主品牌荣威350全球首发上市。据了解,荣威350除了提升A级车标准之外,一大亮点就是轿车信息化,所搭载的智能网络行车系统依托联通WTDMA、3G网络,实现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互联应用,内置的inkaNet系统还有丰富的娱乐和社交功能。考虑到开车时不能观看屏幕,系统可提供咨询、新闻、博客甚至短信的朗读功能。用户从此不必受制于广播电台的固定节目,可随时收听定制的电子书、新闻和咨询。通过数据流网络,inkaNet还可以实现语音群聊、点对点沟通等功能,直接实现了车友会、车载互联通讯能力。
车王
精彩不断的乐驾生活
开门见山,荣威350是辆不错的家庭轿车,它有着大气的外形、细致的做工和超过预想的乘坐空间,同时6安全气囊(帘)将这款车对于乘员的保护推到了非常高的CNCAP 5星级标准,另外,全系标配的ABS+EBD+CBC+BA 超越了同级别车的配置。考虑到车辆大多数时间内在城市路况中行驶,荣威350选用了1.5L排量VTI-TECH高效能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4挡 Multi-Mode(多模式)自动变速器和5挡SSG手动变速器,4挡自动变速器的匹配方案一方面出于厂家对车辆价格的控制,另外也兼顾了这款车动力与能耗之间的相互平衡。
荣威350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东西还很多,如旨在实现“全时在线汽车生活、全能高效行车体验、全领域沟通空间”的智能网络行车系统,它给车主提供了无限的扩展空间——可即时交易的股票信息系统、实时路况导航、电子出游……它让荣威350的每个驾乘者在车内有限的空间内享受到全领域的网络化生活。
中国汽车画报
国际精英
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背景,打造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荣威350。在中国这个国际化的汽车大舞台上,350必将成为荣威品牌最精锐的力量。
相对于常规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而言,上汽更愿意将荣威定义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因为它不仅有着来自英伦的文化基因和技术背景,而且有着更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继荣威550以及相同平台的MG6之后,针对如火如荼的紧凑型车市场推出的350,可以说将上海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款中英两地联合开发的车型,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背景,而且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英国和中国上海两个研发中心各自的优势,才能实现产品性能的最优化。因此,设计经验丰富的英国设计师再次担纲了350的设计工作,包括外观和内饰,而后续的工程细化则由中国的工程师团队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吸收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同时又可以实现与中国配套体系的无缝衔接。
汽车族
多方面首创紧凑级车先河
从号称“全数字化轿车”的荣威550开始,上海汽车在宣传诉求点上就开始突出科技色彩,荣威350继续这一路线,引入了风靡手机业的3G概念,显然是上海汽车为其精心设计的一个招牌。通俗来讲,你可以把荣威350当成一台能够载人移动的上网本,或是一个具备轿车功能的个人移动数字终端,平常我们手中把玩的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大多都能被集成到这款车内的终端上。这样可能更好理解,今后当你看到一辆荣威350停在路旁,那么车里的人可能不是在等人或是休息,而可能是在“偷菜”(开心网和人人网上风行的小游戏)。
虽然荣威350打造的全新“汽车生活”目前还无人能有这个福气享受,“3G互联网技术”也有待进一步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款“特立独行”的产品,它在多个方面都堪称首创紧凑级车的先河。世界经济风暴,国际汽车巨头都视中国汽车市场为救命稻草,而自主品牌企业是否能抵抗住强大的国际压力,为中国汽车工业再创辉煌呢?荣威350无疑开了个好头。
车主之友
梦想成真的感觉
要是兜里只揣着一把钥匙,就去开眼前这个家伙,真有点“OUT”了。最好是打开蓝牙手机,把IPOD、拷满音乐的U盘以及好友们的QQ号这些时尚装备悉数带齐,再去拉它的车门。因为无论从外观、内饰、动力特性还是可以接驳多种数字设备的3G装备来看,这个家伙都算得上“时尚潮人”。这就是上汽荣威为75、80后等等社会主力打造的数字化家庭轿车,设立在全新开发的紧凑级轿车平台上的荣威350,上汽把更多的数字生活的理念赋予了它。因此,它给一线自主品牌轿车注入了更多的时尚气息,是十足的10后。
荣威350的试驾,让我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我觉得它就是我儿时把玩的那辆小车模,是75、80一代儿时汽车梦的最好现实版。把外观、性能、浓郁的时尚元素以精湛的制造来调和,辅以一个亲切的价格,荣威350不仅做好了占领国内城市道路的必要准备,也还要在英国上市。 记者 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