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版)
2007年上汽整车已达到169万辆,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从当时产业形势来看,世界汽车巨头全面进入中国建立合资企业,但经营环境风险加大,遇到原材料、能源的问题;从国内市场看,产能过剩、产品降价依然持续,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从上汽发展看,保持领先优势的压力很大,同时在自主品牌、节能减排上还需要自我加压。
在完成年产百万辆、自主品牌5万辆、进入世界500强这三大目标以后,我们认为,上汽的发展步伐不能停、员工士气不能降,必须通过制定上汽长远的奋斗目标,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2007年,我们提炼出“为了用户满意,为了股东利益,为了社会和谐,上汽要建设成为品牌卓越,员工优秀,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集团”的上汽发展愿景。简述是“三为两力、育人造车”,为让大家牢记,我们还谱成歌曲,叫《上汽愿景之歌》,每次开大会都会诵唱。
我们用上汽愿景聚焦“十一五”发展目标,着力到2010年实现整车产销规模达200万辆,完善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年产自主品牌汽车60万辆,形成自主开发经营体系;出口和海外收入50亿美元,实现国际经营新的突破。上汽进入了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并举的发展阶段,这就是自我加压,发挥文化的驱动力量。
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的4S合作理念
上汽现有88家合资企业,而且40%以上的合作伙伴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化合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用合作理念化解各类矛盾。比如在筹建上海通用时,有两个后墙不倒的目标,两年不到要出车,国产化率要达到40%,时间非常紧迫,中外双方还经常争吵。当时我担任上海通用的首任总经理,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工作受阻则目标肯定完不成。1998年初,在上海通用召开董事会期间,我住在底特律的旅馆里,到了深夜还睡不着觉,一方面是因为时差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作压力迫使自己必须思考,我想因为制度不一样,文化教育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而且通用员工本身就是世界各地来的人,在一起我们等于小的联合国。碰到问题往往容易考虑母公司的利益,所以会常常争吵,但要如何使合作双方理念统一?我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优势想了四条:学习理解、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规范行为、灵活务实,每条有三点共十二点。为了便于和美国人沟通,就用S当头的英文来体现,Study、Sino-foreign JVs'interests go first、Standardization、Spring,简称为4S 合作理念。
最关键的一条是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当时我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因为我们平常讲的是,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为重,突然提出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会不会有问题?但我想,合资企业没搞好,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都没有了;国家利益没有了,哪有人民利益;人民利益都没有了,还讲什么党的利益,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会成功?所以,我想通了,胆子就大了,只要合资企业搞好了,我们中方利益是50%,国家的利益就有了基础,人民利益就有了保证,党的利益也在其中了。我想这是一把尺子,碰到任何问题,任何矛盾用这把尺子去衡量,是不是对合资企业有利,而不是对哪一方有利。
4S合作理念一提出就得到了外方的赞同,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融入世界、合作共赢的胸怀。在合资合作中,我们讲,长期合作不等同于单笔交易,因为单笔交易只考虑单方面利益,是一锤子买卖;而长期合作要考虑双方利益,要实现双赢。合资经营不等同于合资谈判,因为合资谈判时大家面对面,针锋相对,而合资经营要手系手,坐在同一条船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合资企业文化理念。我曾和外商讲了天堂和地狱的故事。有人跟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上帝把他带到一个宽敞的房间,看到一群人围着锅鲜汤,每个人都拿了一个很长的勺子只顾自己吃,但是这个勺子太长了,够不到自己的嘴,每个人吃得瘦骨嶙峋,上帝说这就是地狱;上帝又带他到另外的地方去,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吃得胖胖的,还唱着幸福歌,因为大家都能够舀了汤喂对方。我们的合作,特别是长期合作就要像天堂的画面,体现合作共赢,也是我们说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付出爱,我认为这个理念非常重要。
一张法院传票化解成上汽与南汽的双赢合作
随着企业发展,上汽进入了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并举的新阶段。中方搞自主品牌外方就会有想法,这也很客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四条道路:一是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二是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四是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同时,还提出“三不一用”原则:不完全依赖对方,不排斥外方参与,不违反知识产权,充分利用世界资源。这样外方就没有理由反对中方搞自主品牌。
在上汽自主品牌建设中,我们也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上汽买了英国罗孚公司的知识产权“软件”,南汽买了它的“硬件”。我们搞荣威品牌,南汽搞MG品牌,两家老是斗来斗去。2007年3月,我收到了南京法院寄给我的一张传票,请上汽的法人代表胡茂元出庭。传票上写,南汽诉状它的五个零部件产品没有侵犯上汽荣威品牌的知识产权。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提出南汽侵犯知识产权。于是我请教律师,律师说像这样也可以打官司。我想两家老是斗来斗去不是办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过去,我们曾经有过两次合作机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我想大家都地处长三角,都是国资企业,都在研发中高端自主品牌,能否联合起来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动发展做一个表率,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发展作个表率?于是,我打电话找南汽王浩良董事长,问他知不知南汽和上汽打官司的事情,他说不知道。我心里清楚,打官司的事他肯定是知道的,但既然他否认了就表明还有回旋的余地。我又和他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讲我们国企是不是可以联合。当时,他面临的困难更多一点,他回答说可以的。2007年4月20日晚上,在上海国际汽车展期间,我们坐下来谈判,就定下了合作格局。12月26日双方正式签约,上海市、江苏省的领导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领导出席了,曾培炎副总理也出席了,表明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我们提出全面合作、融为一家,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的工作举措,加快上南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展变顺了,原南亚基地发展变活了,商用车业务发展变快了,零部件业务发展变广了。两年多来,南汽没有一个人下岗,还增加了1300多个就业岗位;没有一个人上访,员工的信心更足了;原南汽投资者分了红、有了回报,当地政府增加了利税收入;上汽的发展也加快了。
逆境中文化要有鼓动力量,实现逆势飞扬
金融危机时刻,市领导语重心长的一句“拜托了”,激发了上汽13万员工的斗志,交出年产销整车272万辆的成绩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世界汽车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上汽怎么办?2008年四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创下了新世纪以来最低点,我不断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电话,询问汽车工业现在怎么样了,上汽有什么问题吗,并语重心长地说“拜托了”三个字。我在汇报情况时说,我们会碰到困难,但流动资金绝对没有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我们当时讲练内功,汲取文化的力量,我把“拜托了”的故事和压力传递给上汽13万员工。2008年11月22日,温总理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自主品牌基地视察,听完汇报后,我说这次金融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他问我,依你看大概要多长时间?我说,我跟国际汽车巨头交流时,他们都说至少两年以上;我们要有较长时间的应对,还要发扬“过冬天、不畏寒,渡时艰、迎春来”的特殊精神。总理说,好!要有信心。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2009年,国家通过调研制定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我们整个汽车工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我们看到三个机遇:抓住购置税减半带来的小排量车结构性调整机遇;抓住开展“汽车下乡”带来的区域性市场增长机遇;抓住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带来商用车产品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深挖潜力,拓展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开发新产品,满足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需求;优化体系,完善整车售后服务网点的布局。就这样,我们采取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去年上汽整车销售实现了272万辆,成为国内首家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汽车大集团,上汽首次进入全球整车企业销量前十名,世界500强排名前移14位,位居第359位。上汽没有辜负上海领导的重托!上汽没有辜负上海人民的期望!
哥伦布竖鸡蛋: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不破不立
上汽的实践表明,积极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实践、吸收、总结、创新,然后来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在上汽发展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发展要有广度,敢为人先,规模化发展,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发展要有深度,精益求精,集约化发展,体现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发展要有风度,合作共赢,全球化发展,体现上海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发展要有气度,自主创新,差异化发展,体现上海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在上汽文化建设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不是经常变的。但是我们要通过载体和抓手的不断创新来形成贯穿发展的文化力量。今年,上汽提出“聚力发展上水平、聚焦转变调结构、聚首世博促和谐”的“三聚”主题活动,我们要突破整车300万辆的新目标,并实现自主品牌翻一番。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来结束我的报告。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世界新大陆一美洲。在一次庆功宴会上,很多贵族议论纷纷,声音很多。哥伦布也不争辩,他走到餐桌前,拿起一个生鸡蛋,说:谁能够把这个鸡蛋竖起来?那些叽叽喳喳的人跃跃欲试,没有一个成功。哥伦布拿起这个鸡蛋看也不看,往台子上轻轻一磕,蛋壳破了,但鸡蛋竖起来了。其他人说这没啥稀奇的。哥伦布说:你们这些聪明人为什么在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讲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都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这就叫不破不立。
嘉宾点评上汽文化
来自海派文化的底蕴
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安定:
胡董事长讲到上汽集团已经位列世界汽车企业第十位,这一点非常了不起,说明上汽文化非常成功,也足见中国汽车文化底蕴非常厚实。
我认为,上汽文化的成功和厚实来自海派文化的底蕴。海派文化最早从文化艺术界开始,现在在制造业开花结果,尤其是海派汽车文化。上海文化的包容性和底蕴,一直渗透到上海制造业和上海产品中。
对于汽车来说,上海是一个福地。凤凰牌(即后来的上海牌)轿车在上海生产了30年;第一个按照世界标准进行零部件认证、从而提高中国整体零部件能力的桑塔纳又在上海诞生;在上世纪末美国通用进入中国,同步建立了合资开发企业这个范例也在上海完成;引进一个软件能够造出荣威750这样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还是在上海发生。所以上海汽车文化的底蕴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从这点来说,胡董事长确确实实把上海海派汽车的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
我置身上海汽车界20多年了,胡董事长总结的企业文化确实对上汽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第一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文化。正因这种容纳性、包容性,既保障自身利益,又兼顾合作方利益。
第二是务实。20年前,汽车工业底子非常弱,如果不合作开发,一味喊口号,不能使中国汽车工业取得实质性发展。20年前我们的战略是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但现在大家看到上汽在底子打好后,开始搞自主品牌,并定位在中高端,非常有特色,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现在有制造大国称号,但将来一定要从低成本优势上升到技术优势,上汽现在的研发已经在朝这方面迈进。(A2版、A3版照片摄影均为张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