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20250430ec2270c76c404a0fbf0f1972bb66ff98.png
虎年春节刚过,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26名学生走进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他们毕业前的实习阶段。他们是上海大众第3批“预备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3/14/027151.html

等待处理…

校企合作由“点”到“面”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携手企业联合培养汽车工程人才纪实

作者 舟济
2010/3/14

虎年春节刚过,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26名学生走进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他们毕业前的实习阶段。他们是上海大众第3批“预备工程师”,将在上海大众资深工程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规划等课题。其中,大部分人将会“转正”。这只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携手企业,联合培养汽车工程人才的一个缩影。

去年10月15日,同济大学、德国大众和大众中国共同签署“联合培养留德学生意向书”,使得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级汽车工程人才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心怀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梦想和使命感,紧紧跟踪全球汽车发展潮流,同济汽车人携手国内外汽车企业,矢志于新一代汽车工程师培养,为中国汽车工业美好蓝图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点”上探索——

40名“预备工程师”26人留用

徐黎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09届毕业生,如今已在上海大众发动机部找到合意的岗位。尽管是新人,他却对这里的工作环境、业务流程毫无陌生感,每天工作起来熟门熟路、得心应手。

一年前,他曾是这里的一名“预备工程师”;两年前的暑假,他曾是这里的一名实习生。去年的一天,他带着上海大众基于产品开发实际需要而提出的20多项研究课题之一——《塑料油箱的设计与试验》,走进发动机研发部。在这里,公司资深工程师戴奇耸成为他的企业导师,每天指导他熟悉企业情况,开展课题研究。“戴老师会告诉我要做成什么,该完成哪些步骤,再具体到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回顾当时情况,他感激地说。与此同时,汽车学院青年博士邓俊老师也对他进行理论指导,对他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深化。4个月后,他的研究项目顺利完成,两万多字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得上海大众的优秀奖。

“这是个创新的合作模式,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接触企业一线产品开发,在企业实际生产当中完成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徐黎明说,“熟悉了岗位,你就可以继续做下去。”

他是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共同实施“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的一员。每年,上海大众根据产品工程部的实际需求,从同济汽车学院学生中挑选20—30名五年级本科生,作为公司“预备工程师”。这些学生带着双方预先商定好的课题,进入大众相关专业部门做项目,在继续得到大学教师理论指导的同时,又得到上海大众极富实践经验资深工程师的“一对一”全程指导,所完成的课题成果直接用于企业实际生产。

这项计划得到“大众汽车教育基金”支持,自2007年启动以来,同济汽车学院已有2008届、2009届共40名大五本科生入选,最终有26人被上海大众留用。一次探索性的行动,最终演化为校企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常规性模式。

“面”上推广——

与更多企业结成人才培养联合体

EP节能赛车、极限重力赛车、智能循迹小车、太阳能模型车……一辆辆“同济号”新车型从同济汽车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驶出,驰骋在国内外各大赛场。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感慨地说,“学校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周边浓厚的汽车研发、制造氛围,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最理想的学习实践环境。”

汽车学科链对接汽车产业链的校区布局,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汽车企业联姻赢得了“地利”优势。汽车城集聚着一批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汽车研发机构,使学校与企业联合互动极为便利。目前,包括宝马、奔驰、通用等世界顶级品牌在内的国内外80%的汽车企业,都已进入同济汽车学院校企联合的名录。

为人才匮乏的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输送本土现代汽车人才,是同济汽车学科最大的使命。20多年来,它们的校企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联合研发中国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之手越握越紧。同济大学基于上海大众车型开发的数十辆燃料电池轿车,不仅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去年还在美国加州完成半年的示范运行,下个月即将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服务上海世博会。

校企联手育人,各方共同受益。“企业、学校、学生都满意,预备工程师项目实现了三方共赢。”上海大众人员培训部的叶解勋老师告诉记者,“毫无疑问,这项合作还将继续下去。”

“校企结成人才培养共同体,其意义在于,将汽车行业的现实需求与学校的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满足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表示,“下一步,我们不但要把‘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向上汽、长安、吉利等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扩展,还将与大众汽车达成新的合作意向,让‘留德学生联培项目’向奥迪、宝马、奔驰等国际品牌企业延伸。”

上篇:没有了
下篇:依靠科技创新 打破国外垄断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