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28日—29日,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召开2010年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陈因达理事长、高凯生秘书长、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及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的有关专家等40人。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年工作,展望2010年形势任务。
2009年,学会紧贴汽车工业发展的脉搏,重点抓好“产学研”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了10个产学研项目。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及研讨会共计48次,征集到年会论文77篇,新发展个人会员17人、团体会员单位6家。上海市科协通过了学会“311学会建设工程”中期评审,保持了“三星级学会”称号。目前,学会19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汽车工业振兴努力工作。
推进“产学研”工作已成为学会工作的主旋律,在产学研的进程中,学会除了为技术转让方(大学)寻找技术受让方(企业)外,还在产学研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联系、磨合、协调和推进等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表面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上海市科委的研究项目《乘用车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汇众公司“基于视觉的横向摇臂总成焊缝质量离线检测系统”项目、KS活塞公司“基于数字图像的汽车活塞检测系统”项目、市环保局车用尿素溶液控制标准的研究项目等,都按时间节点要求顺利进行。
学会还积极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论坛及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汽车回收、汽车标准、汽车测试、计算机应用、汽车安全、汽车环保、汽车空调、技术经济研究、应用与服务、发动机等课题。2009年,学会还配合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为团体会员单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学会为团体会员单位培训急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产品开发人才共计31名;学会为上汽集团规划与对外合作部举办了“上汽系统设备管理专题培训”,共有22个单位的62名学员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证书。
学会非常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汽车新兴技术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成立新专业委员会的条件已经具备,学会在2009年4月下旬成立了第18个专业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2009年8月,成立了第19个专业委员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此外,学会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按宝山区少科站提出的要求,拟定题汽车科普问答题35道,组织少科站老师参观上海汽车工业展示厅,举办了青少年各类别的车辆模型竞赛。学会还积极参与“企业研发能力评价”,对36家企业进行现场评审,使企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
利用学会这个平台,在学会2010年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签订了两个战略合作协议。其一,上海交通大学、张家港市锂电产业发展联盟和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三方共同签署汽车动力电池材料与集成管理产学用技术创新联盟协议。其二,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三方为发展汽车电子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就此学会开展了新一轮产学研工作的动员,各专业委员会想方设法、抓住各种机遇,紧贴汽车工业发展脉搏,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实事。
2010年学会工作将面临许多新要求,陈因达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和会员单位围绕“世博”主题,积极推进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和汽车回收利用等领域的产学研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全新的努力。
又讯 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暨五届七次理事会议2月3日举行。
会议审议了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及财务报告;审议了学会2010年工作打算;审议了学会理事会按期换届的提议;表彰和奖励了2009年度优秀专业委员会、先进专业委员会和2009年学会年会优秀论文。(记者 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