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天合(TRW)对外宣布,其对未来十年汽车安全产品的市场前景感到乐观。同时,天合指出,随着新兴汽车市场的兴起,市场更需要那些价格可承受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该观点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同。例如,德国大陆集团也明确将“经济适用车”的安全技术列入了产品规划的主导战略之中。
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称,到2014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1/3。即在近几年中,低成本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力量。美国天合认为,在这些新兴市场,交通流量因汽车普及正快速增加,势必会给交通安全带来新的压力。对汽车安全技术供应商而言,如何让低成本汽车“用得起”先进的安全技术,既是难题,也是商机。
为了平衡高科技与低成本之间的矛盾,国际汽车安全技术供应商已在各显神通,采取的积极措施大致可分为如下三条战术路线。首先,采用创新设计,剔除非必要功能、简化生产工艺,以降低先进技术的应用成本。最近,美国TRW基于其原先配套中高端市场的主动控制卷收器(ACR)技术,推出了成本大大降低的基本型产品ACR2。据悉,ACR2通过采用尺寸更小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及优化的结构设计,进而减少了封装工艺及集成难度,最终为客户降低了成本。
其次,通过系统集成,共享部分部件,降低系统总成本。例如,大陆集团将于2011年量产的新一代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便以最有效的方式集成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的控制功能。由于将EPB的基础操作硬件和程序集成进ESC中,EPB不需要附加线缆接头、插头和接口,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新兴汽车市场推进从生产到研发的全面本土化,降低产品配套成本。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例,配套零部件,尤其是相关安全的装备,跨国供应商起先主要涉足中高端车型或合资品牌车型市场。如何在产品本土化降本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总体配套成本,抢占以低成本为主的自主品牌汽车配套市场,部分跨国供应商已探索出了成功的经验。
去年初,博世公司独资生产的制动系统,首次实现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配套供货。谈到如何让低成本汽车“用得起”世界顶级品牌的制动装备时,博世底盘制动系统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公司在该产品上实现了从研发、采购、生产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完全本土化,进而实现了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
全球领先的商用汽车电子制动、稳定、悬挂和变速控制系统供应商威伯科,前不久增持了其在印度合资公司WABCO-TVS的股份,从原来的39.2%增至75%。
据悉,该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先进的制动控制系统等一系列产品,除了直接为印度本土客户供货外,还通过威伯科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服务。专家分析,即便在经济动荡的特殊背景下,威伯科仍出资控股在印合资企业,表明强化低成本国家本土化生产体系,对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提升服务新兴市场的能力,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