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横断山脉的寒风裹着碎石砸在车身上,智己测试团队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急报:“左前轮爆胎!”这是9月上旬智己LS9高原测试中的惊险一幕,也是26人团队5天高强度测试的缩影。从成都的平原地带到海拔4580米的提弄秘境,从布满坑洼的非铺装路到信号全无的塌方区,他们带着3辆PP阶段测试车,用6600公里的实测数据,将新车置于最严苛的自然与路况挑战中。
从平原到雪域的路况试炼
9月8日清晨,测试车队从成都出发,首站便直奔提弄秘境的12公里非铺装路。这里堪称对车辆性能的“严苛试炼场”:松软土路易陷车轮,砂石路面颠簸到考验操控,狭窄弯道连常规SUV都难以顺利会车。但智己LS9的表现超出预期:灵蜥数字底盘能灵活调节车身高度,驶过冻土沉降路段时,悬架系统精准控制车身姿态;搭配四驱系统与后轮转向,这辆6座SUV在窄路上实现“一把转向”,轻松应对复杂地形。车队驶入理塘4000米高海拔区域,寒风卷着碎石不断撞击车窗;格聂南线的12公里路段满是深车辙,被队员称为“炮弹坑密集区”,稍不注意便可能损伤底盘;入夜后进入无信号区,又遭遇塌方路段,队员只能徒步探路确认安全。等车队抵达波密乡时,已是凌晨。
团队齐心突破难关
高原测试的核心,不仅是验证性能,更是提前暴露潜在问题。9月10日清晨,车队准备离开波密乡时,603号测试车突然“停摆”:因持续开启强制用电模式,大电池SOC(剩余电量)降至4%,连带小电瓶亏电,车辆连刷卡解锁都无法实现。团队紧急启用了LS9设计中暗藏的一个“应急功能”:小电瓶亏电前会自我切断供电,保留最后一次解锁能力。隐藏功能加持,让车门顺利弹开,车队得以继续前往白马雪山。这个细节背后,是智己对用户极端场景需求的考量:在意外情况下,给用户留一次“应急启动”的机会。爆胎事件同样考验团队。当时,爆胎的603号车处于队尾,而备胎在已进入无信号区的头车上,队员在寒风中等待两个小时,靠藏民接济的方便面充饥,最终靠过路车帮忙捎来备胎才脱困。

6600公里的可靠承诺
闯过突发危机后,车队向白马雪山挺进,开启更细致的性能校准。试验认证部的李玉龙与整车性能开发团队,在雪山公路上反复测试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圈出多个可优化点,“后续会针对性调整参数,把驾乘体验做到最佳。”能源管理表现同样亮眼。5天6600公里行驶中,3辆测试车的保电数据稳定,研发团队将基于这些实测数据,进一步优化能量模式策略与底盘调校,直接解决低电量时“加速无力”的痛点。对用户而言,这份数据意味着:即便在高海拔、复杂路况,车辆也能保持稳定性能,不“掉链子”。这次测试的最后一天,车队驶过纳帕海水上公路,车轮溅起的水花映着远处青山白云,这份从容源于千锤百炼的测试。
6600公里的高原路,不只是参数验证,更是对每一个零件、每一套系统的“可靠性拷问”,让每一辆LS9都能成为探索天地时值得信赖的“移动安全堡垒”。

